9月7日下午,PP电子學院首個西遷紀念日主題講座“憶西遷曆史,揚西遷精神”在主樓E703乐成召開,PP电子學院焦垣生教授作爲主講嘉賓爲PP电子學院師生帶來了精彩的講座。本次講座由PP电子學院副院長張勇主持。PP电子學院黨委副書記李重老師、輔導員于媛芳老師以及2016級碩士研究生黨支部全體黨員和積極分子參加本次講座。
一波三折 漫漫西迁路
1955年教育部決定交大西遷,定了校址。根據國務院決定,1956年交通大學內遷西安。1957年6月4日,周總理接見了交通大學的領導並與師生代表開會,針對交大西遷作了指示。1957年,國務院根據交通大學內部實際情況和上海、西安兩地的需要,決定交通大學分設西安、上海兩部门,實行統一領導。之後,大部门系、專業和師生陸續遷至西安。1959年7月,國務院決定將交通大學西安、上海兩部门分離成爲兩所學校,交通大學(西安部门)定名爲西安交通大學,原交通大學校長彭康改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交通大學(上海部门)定名爲上海交通大學。標志著交通大學的建制被撤銷。

披荆斩棘 共圆西迁梦
“大學數交大,交大專業數機電,機電系數老鍾”。鍾兆林教授是我國知名的機電專家,是具有代表性的西遷教授之一。鍾教授先後拒絕了美國康奈爾大學和蔣介石的邀請,對黨對人們對交大的熱愛是他堅持期待上海解放的精神支柱。爲國家、爲黨、爲民族的複興貢獻力量是他一直以來秉持的堅定信念。祖國需要他,西部發展需要他,鍾先生積極響應黨的號召,排除萬難,積極投身西遷事業,爲開發大西北貢獻自己的力量。
西遷之路的條件極其艱苦,爲確保交通大學西遷事情順利進行,周總理協調鐵道部,每周發一輛從上海到西安的專列。當時南京長江大橋還未建成,從上海到南京需要把火車卸下來裝到輪渡運到浦口,再開到南京下關站,每次從上海開到西安要三天三夜。爲改善交大師生的生活條件,西安市政府專門建设交大商城,爲當時的交大師生供應须要的生活用品,交大師生和西安市民修建了興慶公園。
历史警世 “西迁”再出发
西遷之路,道阻且艱。正是上一輩人的無私奉獻,才有了今天的西安交通大學,我們今天的交大學子應當銘記這段曆史,弘揚西遷精神。
碩6068班體育專業學生賈嶽朋說:“聽了焦老師的演講,對西遷刻版畫的認識有了很大改變,很生動。交大師生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又浪漫又狼狽的度過了漫長的西遷之旅,對我們在經曆磨難時保持樂觀態度,逆風前行有很大幫助”
碩6068班哲學專業學生馬源認爲:“之前對交大西遷的認識僅停留在看法層面。至于這一看法到底包罗了怎樣的精神意含,既未曾深思,亦不能體知。而昨天的講座中,焦老師以講故事的方式,將交大西遷的意含娓娓道來,真實鮮活、生動有趣,使人心潮澎湃、躊躇滿志。我喜歡這樣的西遷故事,更喜歡從這些故事裏獲得精神激勵的過程。”
碩6071班書法專業學生曹景強告訴記者:“聽了焦老師的講座,對學校的西遷曆史和西遷精神有了新的理解。我決心今後要把這種艱苦奮鬥、勇于拼搏的精神融入生活和學習中,爭取更大進步。”

文字:唐瑶 杨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