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事情方案》,深刻闡明新時代新征程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的重要意義、要领步驟和事情要求。3月29日至31日,西安交通大學鑄牢中華民族配合體意識研究中心劉彥彥教授團隊深入陝西漢中市的書院、博覽園、文物保護單位、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開展調研活動,摸實情、幹實事,充实掌握調查研究“深、實、細、准、效”五個方面的要求,探究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兩創促進民族交流交往融会的可行路徑。
團隊主要前往了以漢文化爲焦点的全方位景區興漢勝境,通過對其建築形制、設計理念、傳播效果,以及漢文化博覽園、大型漢文化史詩長歌《漢頌》、漢文化水上演出《天漢傳奇》等內容的考察,逐步了解到該景區的打造對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意義。一部部曆史鈎沈和人物演繹,將漢家兒女堅毅與剛強的品性展現得淋漓盡致,將煌煌大漢的民族氣節和盤托出,熏染力十足,這對于鑄牢中華民族配合體意識具有很好的借鑒意義。
隨後,團隊又走訪了漢南書院、梁州書院和漢中博物館。由漢南副史嶽禮、漢中知府朱閑聖、南鄭知縣侯天章于乾隆四年創辦的漢南書院,是秦巴要地的教育文化中心,不僅爲國家培育出多名進士,更在曆史上爲漢文化的傳播與興盛做出重要貢獻。梁州書院則由當代私人創建,該書院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宗旨,以國學、中醫等內容爲載體,在實踐中不斷探索自身的社會價值。通過古今書院價值定位和運作模式的對比,團隊從中吸收了書院在融合傳統與現代之間的寶貴經驗。
漢中博物館作爲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科普教育和國防教育基地,由古漢台、拜將壇、飲馬池組建而成。在“留此一抔土,猶是漢家基”的劉邦駐跸漢中的行宮遺址上,在兩漢三國曆史文化的遺存中,團隊感受著中華傳統文化曆久而彌新的豐富意蘊與蓬勃的生命力。
最後,團隊實地考察了陝西省唯一的羌族文化博物館——甯強羌族文化産業博覽園。通過參觀羌源廳、文物廳、釋比廳、羌繡廳、羌家小院等展廳,結合現場事情人員的講解,團隊深入了解了羌族人民的生存環境、生活習慣、節日祭祀、民族工藝等內容。經過多方交流與探討,團隊在探索民族文化發展趨勢、加強民族融会等方面獲得重要啓示。

此次調研,團隊深刻了解到漢文化的精神內涵與羌族文明的獨特風貌,也領悟到實踐出真知,閱曆也是學曆,見識也是知識的重要性。“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團隊通過近兩次赴雲南、陝西的調查研究,不僅發現了當前民族事情存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也收集了一系列典型质料、數字化质料與對比性质料。團隊將進一步抓住調查研究掌握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新嘗試,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回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民族配合體建設需要解決的普遍性問題。
于思敏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