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西安交通大學第十五屆“中國傳統文化”C9暑期學校乐成舉辦
2024-07-23  點擊:[]

 

7月16日,由教務處主辦、PP电子學院承辦的2024年西安交通大學第十五屆“中國傳統文化”C9暑期學校圓滿落下帷幕,這不僅是一個學習周期的結束,更是一段文化探索與心靈成長的旅程。在這個氣候宜人的夏天,來自中國九校聯盟的精英學子們,懷揣著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與敬仰,彙聚于厚重的西北大地,配合揭開了中國傳統文化神秘而絢爛的面紗。16日下午,來自北京大學、南京大學、複旦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湖北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50余位同學參與暑期學校結業典禮。參加結業典禮的有教務處副處長楊建科、PP电子學院副院長張順,PP电子學院本科教學秘書程星,暑期學校班主任高昕愉、何國喜,結業典禮由程星主持。



典禮首先回顧了同學們過去十天的課程學習與外出實踐場景。爲期十天的暑期學校行程中,C9高校的同學們傾聽了衆多專家學者關于儒家倫理、道家哲學、書法繪畫、秦腔藝術、雕塑美學等多元文化的精彩講授。



本次暑期學校共部署八場專題講座。同學們跟隨李慧老師,從地鐵裝飾壁畫出發,品味絲綢之路沿線國家亘古燦爛的文化與曆史,感受今天一帶一路深厚的文化配景與兼容並蓄的精神。在韓鵬傑教授的課堂上,走進《道德經》,品讀一本書、品味兩個字、學習三件寶,沈入一場對道家智慧的深度解讀及思考。在全國高校思政課名師事情室(西安交通大學)負責人,國家重大課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科學社會主義價值觀主張高度契合性”首席專家陸衛明教授的帶領下,同學們從《論語》經典出發,解讀君子、中行、獨立之理想人格,智、仁、勇三達德,內聖外王、達兼窮獨的理想等人生智慧,探究學爲君子、學以成人的儒家宗旨。張順教授的《曆史視域下的中國文化與中華民族配合體》從曆史維度與全球視野出發,引導同學們深入了解中華文化的發展演進的四個曆史階段,揭示了中華文化對中華民族配合體型塑過程及其內在共生性。在曹耿獻副教授團隊的音樂課堂上,同學們從中國特色交響音樂中感悟創新思維,解讀陝西的延安精神、夢桃精神、西遷精神,在現場欣賞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秦腔名家段紅老師飽含激情、聲情並茂的精彩秦腔唱段,跟隨李東鶴副教授思辨人工智能與秦腔藝術的結合。

課後,來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申妍難掩激動,她講道,“通過曹老師的詳細講解和段老師的精彩演繹,我對秦腔這項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了更多的感悟。以秦腔爲重要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將使我們在面對碎片化的信息時代中,生存一片心底的甯靜,努力‘去做現實中的浪漫主義者和理想中的現實主義者’!”來自南京大學的李楚宸体现,通過親身體驗水袖的不易、看到用AI模仿戲曲的唱腔,深刻體會到文藝事情者傳承文化的不易,開始思考科技如何助力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周利明教授的視野爲同學們建構了中國傳統繪畫的獨特魅力和精神世界,帶領同學們了解到中國古代的本原文化、陰陽兩儀變化等內容與中國繪畫之間的體用關系。在王勁副教授的書法課堂上,同學們把書法藝術放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大配景下展開探討,了解了漢字的造型美和節奏美,了解了書法中蘊含的文化理念和審美觀念,以及如何通過學習書法提升自身修養。苗祥瑞副教授爲同學們介紹了漢唐雕塑藝術,在興慶宮唐三彩博物館中進行實地教學,闡發對中國傳統藝術美學的品鑒與賞析。黎荔副教授的講述爲本次暑期學校的主題賦予更多的價值和意義,也讓同學們進一步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美學。圍繞“中國傳統文化”展開的系列課程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是心靈的觸動。曆史的厚重與現實的融会,讓同學們在每一個瞬間都感受到文化的力量。



除了课堂学习,暑期学校还精心组织了富厚的实地考察与文化体验运动。漫步古城西安的街头巷尾,每一处都留下了他们探寻历史足迹的身影。同学们通过旅行西安交通大学西迁博物馆,深切体悟“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辛创业”的西迁精神,实地感知西安交大“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办学定位。在陕西考古博物馆,同学们深入了解陕西近100年来的考古掘客研究结果及其20余万件出土文物,体会考古事情“探索未知,揭示本源”的重大意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盛铭杰感伤良多,“追溯文明源流、铸就国史新篇,看华彩出土、素壁生辉,文物不再通过网络被看到,当我们站在展览玻璃外与她们对视,当她们经历千百年风霜后与我们再招手,这时,她们真的“活”下来,“已往”拥有未来。” 来自复旦大学的卢敏欣谈到,通过旅行博物馆、寓目珍贵的文物,我重新认识了考古事情者的艰辛,昔人墓葬文化中的智慧,震撼于秦国严苛的军队制度和富厚的衣饰文化,增广了自己的见识。



沿著渭水向西而行,同學們來到唐高宗李治與一代女皇武則天合葬的乾陵,感受唐墓的莊嚴浩荡,了解唐代人生活的習慣和墓葬習俗。與此同時,在一起用餐、遊戲和爬山的過程中,同學們互幫相助,加深對相互的了解,增添了一段美好的青春回憶。



此外,本次暑期學校還構建了一個開放包容的交流平台,促進差异學科、差异文化配景的青年學子之間的思想碰撞與智慧融会。在主題班會、文化實踐等活動中,學員們暢所欲言,分享各自的觀點與見解,配合探討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與世界意義。結業典禮上,來自北京大學的馬靜雯、複旦大學的盧敏欣、上海交通大學的王宸宇、浙江大學的陳均博、南京大學的李楚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高茂航、哈爾濱工業大學的韓雨來、湖北大學的馮小楠作爲學生代表依次發言。同學們紛紛對本次暑期學校的活動部署與人員支持体现感謝,並体现,暑期學校的經曆將成爲人生旅途中不行或缺的寶貴記憶,在這裏不僅收獲了知識,更收獲了成長,收獲了珍貴的友誼。在這場文化之旅、體驗之旅、發現之旅的啓迪下,未來將繼續努力學習、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爲中華民族的偉大複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隨後,楊建科與張順爲各人頒發了結業證書和優秀學員證書,各人親切合影留念。



典禮最後,教務處副處長楊建科對本次暑期學校進行總結。他很欣慰看到同學們的成長與收獲,並強調,“西遷精神”不僅是西安交通大學寶貴的精神遺産和辦學特色,也是激勵廣大青年學子不斷前進、勇攀岑岭的強大精神動力源泉。經過在交通大學的學習生活,同學們都深刻領悟到西遷精神的內涵,我們都是西遷精神的新傳人。他指出,西安爲暑期學校的舉辦提供了天然沃土,希望各人能夠對西安這座千年古都源遠流長的文化、曆史和精神有所體會,堅定文化自信,堅守中華文化立場,講好中華文明故事。



回望這段充滿意義的學習之旅,每一位學員都收獲了滿滿的知識與經驗,更在心靈深處種下了傳承與弘揚中華文化的種子。聚散終有時,再會終有期。祝列位同學前程似錦,一路芳華!



来源:教务处 PP电子学院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