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史明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发动大会上提出,全党同志要做到學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四大目标中,“明理”第一位,明理是增信的前提,是崇德的保证,是力行的基础。
为了研讨“明哪些理”、“如何明理”的问题,6月2日上午,PP电子学院社会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与书法系支部携手,联合开展“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党史学习教育念书会”。以期通过本次念书会,从党史中罗致力量,“明理”信仰真谛,在學術研究中“增信”,在教书育人中“崇德”,在服务社会经济生长中“力行”。 社会学系党支部书记悦中山主持念书会,两个支部的师生党员加入,PP电子学院分黨委书记许佳辉莅会指导。
爲了實現讀書會的目標,特邀請姜利標導讀《毛澤東傳》,王勁導讀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悅中山導讀《中國共産黨簡史》。三位導讀人分別圍繞毛澤東成長曆程、毛澤東對文藝事情的思考、中國共産黨十一大到十九大的奮鬥曆程,梳理了風雲激蕩的百年黨史,勾勒出曆久彌堅的百年初心。

文藝爲誰服務
文艺究竟该为谁服务?王劲在导读中指出,毛泽东同志在1942年的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明确了这个问题,即“文艺为人民公共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王劲分享了召开座谈会的历史配景。通过座谈会,明确了“文藝爲誰服務”、“如何服务”、“文艺界统一战线”、“文艺批评”等要害问题。座谈会发生了显著成效,一批文艺事情者奔赴生产一线和军队前线,发生了一大批著名的戏剧作品、文学作品、绘画作品。在近代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隨後,王勁導讀了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與延安文藝座談會相隔72年,不變的初心依然是文藝要“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創作導向。在介紹本次座談會配景的基礎上,王勁指出了習總書記講話對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重要指導意義。座談會改變了文藝作品有數量缺質量、有“高原”缺“岑岭”等問題,産生了一批脍炙人口的藝術作品,如《覺醒年代》《山海情》《我和我的家鄉》等影視劇;《沂蒙山》《情懷》等舞台劇;以及《偉大時代的記錄者——高思傑》等畫作。
毛澤東思想的萌芽
姜利標首先從家庭配景、求學經曆、文化影響、接觸新思想、《新青年》文章發表、組建新民學會、在知識中成長、接觸馬克思主義、五四運動先鋒人物、創辦《湘江評論》、撰寫政論文章、參加中共一大、擔任中共湘區委員會書記等層面詳細梳理了毛澤東同志的童年和青年時代。隨後,回顧了毛澤東同志1921到1927年的組織事情經曆,介紹了1925年12月發表的《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指出毛澤東思想在這個階段成長出萌芽,开端形成了關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思想。同時強調了跟毛澤東學調查研究的重要性,因爲“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導讀的最後,姜利標向師生黨員分享了學黨史的兩種觀點。第一,注重從黨發展曆程中的整體史、總體史抑或結構史來認識共産黨的成長;第二,注重從黨組織裏的重要人物尤其對黨組織發展發揮著起承轉相助用的關鍵人物的理解息争讀,進而來認識我們黨走過的百年波瀾壯闊史。他指出,應該從雙向史視角來整合結構史和個人史,以熟知的個人發展曆程來折射當時時代的社會結構變遷,進而將個人命運的沈浮與特定生活所處的時代相結合起來,從發展的眼光、個人與社會的辯證視角來理解我們黨曾經走過的特定曆史時期。
黨史風雲激蕩,初心曆久彌堅
悦中山导读了《中国共产党简史》的后四章共28节内容,通过回首中国共产党十一大到十九大的伟大征程,梳理风云激荡的百年党史,勾勒出历久弥坚的百年初心。他介绍了历次全国党代会的重要决议和中央委员会选举结果,重点介绍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确立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南方讲话的历史价值,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历史配景,“科学生长观”看法的历史意义,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涵。

悅中山從曆史進程上回顧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主要矛盾的轉化過程、從“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決定意義、黨組織上最高領導人的職位和稱呼的六次改變。他指出,百年恰是風華正茂,百年仍需風雨兼程。中國共産黨的百年史,是堅持把馬列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和時代特征相結合、不斷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和建設门路,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曆史。
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
三位导读人分享结束后,博士生高继波体现深有感伤。从文藝爲誰服務这个历史问题出发,自己和导师团队正在进行的社会视察研究也需要切实反映服务人民这个宗旨。深入实际,开展乡村视察研究,学习社会、研究社会、锻炼思考社会的能力。

郭小弦串联了近期所学习的文艺作品、交响音乐党课,体现学党史能带给人力量,党史资料有极强的熏染力,能在多代人之间发生团结力和吸引力,是代际之间精神传承的要害纽带。当前社会学团队正在开展多数会社会视察项目,团队充实学习了毛泽东的经典著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陈诉》,切实感受到习总书记所说的“用好調查研究這個傳家寶”对于资助我们认识实际社会、做出科学判断的重要价值。
文化自信與文藝自信
社會學系趙文龍強調了文化傳承的重要性,認爲五千年中華文明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足以支撐當今我們的文化自信,指出了文藝作品服務人民的重要意義。書法系楊鎖強指出,文藝批評需要政治標准,這正是講責任、講擔當。新時代配景下,文藝作品如何更高質量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是文藝事情者和藝術科研事情者需要深入探索的問題。

學黨史、跟黨走
李黎明高度肯定了三位老師的黨史導讀,他指出,這次黨史讀書會活動形式靈活、內容充實,各人意猶未盡,期待盡快組織更多這樣的學習活動,增加各人對黨史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如習總書記所言,了解曆史才气看遠,理解曆史才气走遠。

許佳輝高度贊賞了兩個支部本次聯合開展活動,他認爲這次活動體現出“3個聯合”,即支部聯合、師生聯合、學科聯合;“2個結合”,即老中青結合、理論實踐結合。他指出,學習是第一要務,通過學史實現“明理”,理解掌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性真理性,提高思想理論水平。貫徹融合理念,實現學科交织跨越式發展。
圖文:社會學師生聯合黨支部、中國書法系黨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