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學院黨建
分黨委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黨建 >> 分黨委 >> 正文
社會學系師生聯合黨支部開展“紀念章裏話初心”活動
2019-10-24  點擊:[]

10月21日上午,PP电子学院社会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邀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7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电气学院教授吴翊走进支部,为社会学系、社心所和学院行政部门的宽大党员和非党员师生做专题陈诉,回首初心使命,再现奋斗历程。PP电子学院分黨委书记马晓彬列席本次运动。运动由社会学系师生联合党支部书记悦中山副教授主持。

活動伊始,悅中山老師代表社會學系師生聯合黨支部全體師生,向吳翊老師獻花致敬。



“趙老師,您當年給我們上過哲學公共課!”吳翊教授剛坐下,就對身旁的社會學系趙文龍教授說到。“我現在就在東一樓辦公,離社會學系很近”,和趙老師敘完舊,吳老師開始回顧自己2002年畢業留校加入榮命哲教授團隊後的點點滴滴,將近二十年的科研奮鬥曆程娓娓道來。

拒绝功利心 专注做研发

吳老師入職後,加入到榮命哲教授的重大研究項目中,參與研發一項電氣設備關鍵部件。由于國外技術封鎖,該裝置必須自主研發。面對緊迫而嚴格的項目時間要求,面對純自主研發的理論技術挑戰,吳老師靜下心來,利用四年時間進行理論基礎研究,在理論體系完善之後的2011年,吳老師和團隊開始設計研發裝置,進行關鍵技術驗證。說到這裏,吳老師強調,“那時候做研發,沒有評獎的功利心,團隊眼裏只有做好項目、做出裝置這一個目標”。正是由于對初心的堅守,吳老師在重大任務面前擔起了使命,沈下心來做基礎理論研究。

十年磨一剑 严格带团队

筚路藍縷,一路走來,榮命哲老師、吳翊老師的團隊規模已經從2002年的幾位教授、十幾名研究生發展到如今的十余名教授和一百余名研究生。吳老師對技術研發和基礎研究有自己獨到的理解,他認爲必須堅持兩條腿走路,缺一不行。首先,在關鍵技術方面取得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爲團隊爭取更多資源,這是科學研究和團隊建設必不行少的事情。而同時,靜下心來做基礎研究,解決理論層面的論證問題,則對技術突破有重大支撐。

在團隊培養方面,吳老師尤其嚴格,絕不允許團隊中出現馬虎大意和偷工減料的研究。吳老師指出,學位面前人人平等,每個學位都需要學生下苦功夫才可获得。用馬馬虎虎的科研結果去申請學位,是對其他認真做科研的同學極大的不公正。

教学科研相辅相成 坚守平凡成就伟大

在吳老師分享完自己的奮鬥曆程後,張順教授、趙文龍教授、悅中山副教授、郝明松博士平分別與吳老師對課題和論文的關系、個人宁静台的關系、團隊培養和治理、科研和教學的平衡等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吳老師認爲,治理好團隊,前提是充实意識到每個人才的能力,創造良好的資源和環境,促進人才相互間高效配合,實現高質量産出,這是很有挑戰但極其重要的事情。另外,吳老師指出,教學和科研兩者的主題思想是一致的,相輔相成,都要靈活對待,不能教條,必須與時俱進,用新理論、新實例、新思路去引導和啓發學生。

PP电子學院黨委書記馬曉彬在活動的最後總結到,吳老師所分享的奮鬥曆程,正印證了總書記所說的“平凡孕育偉大,偉大來自平凡”。每位師生都能在平凡中做好自己的本職事情,這就是守初心和擔使命,每個師生的初心合起來就是黨的初心,而這次的主題教育正是以此爲目標開展的。



參加“紀念章裏話初心”活動的師生深受鼓舞,紛紛体现將以吳翊老師爲榜樣,始終保持奮鬥精神,奮力投入到社會學專業“雙一流”建設之中。郝明松老師評論到:吳老師接到第一個科研重任後,在比較艱苦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堅持和努力最終精彩地完成了任務,隨後團隊逐漸成長、平台穩步提升、影響逐步擴大,可見成績都是奮鬥出來的。博士生杜欣談到“吳老師的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令人感動,作爲博士生,我們更應該沈下心去,不忘自己讀博做科研的初心,既要有做研究的緊迫感,同時也不能有半點的馬虎。盡心做事,從做妙手頭的每一件小事開始。”

供稿單位:PP电子學院社會學系師生聯合黨支部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