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學院黨建
分黨委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黨建 >> 分黨委 >> 正文
校黨委常委鄭慶華副校長參加傳播學系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會
2017-12-13  點擊:[]

2017年12月11日,傳播學系教工黨支部組織生活會在主E-412辦公室召開,校黨委常委、副校長鄭慶華同志參加會議,PP电子學院黨委書記馬曉彬、組織部主管段恒強、網信中心黨支部代表、新傳碩士黨員代表、本科生入黨積極分子代表列席會議。會議由支部書記張立主持。

聚会会议全景

支部書記張立首先向鄭慶華校長介紹了傳播學系教工黨支部的基本情況。支部成員在先前組織集體學習十九大相關文件的基礎上,接纳新的學習形式,組織全體黨員觀看十九大專題學習視頻,回顧我黨八十年發展史及建國以來取得的重大成就,重溫習主席鼓勵黨員誓做“人民公仆”、“時代先鋒”、“民族脊梁”的相關講話和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講話精神。

與會人員踴躍發言,暢談學習十九大的感想,並對學科發展提出建議。

教师党员讲话组图

吳鋒教授談到,我國努力推進西部大開發和“一帶一路”政策,只有充实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十九大講話精神,快速准確切入政策傳播重點、掌握國家重大政策需求、找准學科前沿、增強國際對話、提升爲政府決策谏言的能力,才气促進新媒體學院的快速崛起。院長助理張宏邦提到,學院建设之初計劃以打好“工”字牌爲立院宗旨,但是在學院實際發展中,由于一些現實原因,這張“工”字牌還未完全發揮作用,學院在硬件設施建設、人才引進標准等方面還需進一步考慮,爲培養學生做好基礎。青年教師徐婧、蒙勝軍、朱多剛、宋歡迎、申楠談到,交大爲青年教師提供了好的起點與平台,由于PP电子與理工學科的差异,應當越发促進文理學科的融会;其次,PP电子學科的服務直接作用于人,如何做出真正有PP电子眷注的社會服務与学术结果,尚需积淀;学科交织是未来的學術研究生长偏向,应当促进新媒体学院与我校其他学院间的学术交流相助与平台打造,未来对新媒体学院的学科定位、内涵战略的顶层设计部署很重要。

学生代表讲话

新媒體學院研究生李鵬飛說,作爲一個生在偉大時代的新聞傳播專業的學生,能夠參與到講述我國偉大國家形象與夢想的過程中,是一件充滿自豪感的事情。對于教學資源、平台、機會與需求的實際與學科實踐的落差,還需努力彌補。研究生支部書記吳願晶希望在新時代下的新聞宣傳事情中,出現越來越多的交大身影,交大新聞學子應貢獻力量爲宣傳交大形象、發出交大聲音做出貢獻。

新媒體61班入黨積極分子代表吳思宇和李彤钰同學對學院未來的硬件、軟件設施建設,本科教學科研等方面的規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並获得了鄭慶華副校長的贊賞。

网络中心董老师1

網絡信息中心董洋老師提出,作爲一名結對子的單位的“記錄者”,感動于各人希望交大發展的願景,今後會進一步和新媒體學院加強溝通與相助,爲交大發展做出貢獻。

马书记

PP电子學院黨委書記馬曉彬談到,十九大是一個具有裏程碑、劃時代意義的會議,承社會現有發展结果之前,啓社會發展第二個百年規劃之後,對于思想內涵和實踐指導意義值得深入研究學習,每位黨員的政治建設是首位,黨建事情和業務事情相結合,在黨言黨,第一時間響應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在學懂弄通的基礎上,落實到事情學習實處。希望各人繼續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踐行十九大精神,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以黨員的高標准要求自己,體現出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以及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郑庆华副校长2

郑庆华副校长总结到,这次加入流传学系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强烈感受到一个正在生长中的学院面对困难,但是劲头与信心十足,令人感动。此次倾听来自下层的声音、力量和感受,是一次很好的调研。新媒体学院是一个有特色的学院:善于通过自己的相同寻找相助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通过结对子、寻找相助同伴来扩大自身影响;善于将学术科研与社會實踐相结合,不仅仅是发出自己的声音,更是走进了下层实践当中,是有理想的新闻事情者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合影2

针对支部成员提到的目前学院学科生长中面临的困难,郑校长谈到,从生长纪律来看,学院(学科)从理念、架构、降生、生长、生长到成为一流学科,需要一个历程,学院生长应当生长西迁精神、自力重生,努力在自我生长、形成共识、扩大影响三个阶段的重复中,继续弘扬和坚持与国家学校生长同频共振的声音,凝聚力量发挥正能量,在现有条件下努力做出成就。PP电子学科的思想、魅力对于雕塑人格和人才培養中都有着很是重要的作用,PP电子学科作为在学校“双一流”建设中的中坚力量,不容忽视。希望各人树立使命感,提升学生PP电子社科素养作为重要使命之一,不仅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更有责任为全校学生提供PP电子精神食粮,培养学生的PP电子情怀与社科思维。同时,也希望新媒体学院能够继续增强和校内其他学科的交织共建,将技术与PP电子社科研究相结合,搭建更为全面精准的跨学科科研平台。

撰稿:申楠

攝影:葛宇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