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西安交大PP电子學院碩6068黨支部開展了一次富有意義的組織生活會,支部成員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的“7.26”重要講話,以“喜迎十九大,黨員再出發!”爲活動口號,回奔赴銅川照金薛家寨革命舊址進行參觀學習,在真實的曆史文物和舊址中緬懷先烈,感悟英雄精神的偉大,受到了思想洗禮,深切感悟到以習近平同志爲焦点的黨中央面向未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鮮明政治態度。

照金革命根據地是劉志丹、習仲勳、謝子長、李妙齋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西北地區創立的第一個山區革命根據地,同時也是紅軍二十六軍的後方基地,它點燃了大西北革命的火焰,在中國的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在陝甘甯革命根據地紀念館,交大學子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中回顧紅軍革命的曆史,以史潤心,在“门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四個自信和中國共産黨員的使命責任的要求下,對英雄先烈們的革命信仰進行再教育、再學習、再傳承。
在紀念館內,支部成員認真的聽導遊講解英雄們的感人事迹,當看著紅軍英雄們使用的麻辮手榴彈、槍支殘件、刀具、軍號以及生活用具等實物時,同學們都産生了很大的觸動,條件艱苦如斯,革命信仰不滅。紅軍生活在一個舊的時代,但是卻創造了一個新的時代。社會學系劉珈彤同學說到:“走進英雄,看到先輩們當年是在什麽情境下以什麽樣的方式爲民族解放做出了努力,他們曾經揮灑下的汗水又是如何造就我們如今這樣的幸福生活,我們會永遠用心去銘記每一位爲中華崛起而做出努力的革命先烈。”的確,在風華正茂的年紀,爲了國家的興亡,他們做出的偉大抉擇讓我們欽佩。他們用堅定的信仰、不屈的精神讓自己的血色青春未曾枯萎。
在以雄險著稱的薛家寨革命舊址,支部成員親眼看到英雄先烈們爲奪取反“圍剿”鬥爭的勝利,利用這裏的四個天然岩洞修建了1-4號紅軍寨,自東南而西北依山勢依次排列,作爲自己的根據地,並不斷發展壯大。這座“懸崖上的紅軍大本營”讓同學們體會到了紅軍的艱辛。社會學專業劉馥榕同學告訴記者:“我們已經是走在修好的水泥階梯上,而當年紅軍則是在泥濘危險的山路上行進,真的欽佩他們不畏艱難困苦的精神,我會學習他們這種精神激勵自己。”
支部成員通過體會紅軍不易的生活堅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紅軍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克服了凡人難以想象的困難,爲國家、民族做出的偉大貢獻,曆史不會忘記,人民更不會忘記。通過對紅色革命舊址的參觀學習,明確曆史、銘記民族英雄,使黨支部成員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门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並感悟革命先輩們的革命理想和信仰的力量,學習他們的革命精神和作爲一名共産黨員應有的品德。
英雄遠行,精神永存——我們會帶著先烈們的信念與精神,時刻用其來錘煉自己的理想與信念,在習近平總書記“7.26”講話的指引下,爲國家富強貢獻自己的力量。

文字:李静 杨重阳
攝影:王紅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