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進一步深入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之際,PP电子學院機關黨支部于10月29日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實地參觀學習,領會延安精神,接受革命教育,親身感受中國共産黨95年的光輝曆程,深刻了解先輩們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
來到革命聖地延安,學院機關黨支部先後參觀了寶塔山、棗園、楊家嶺和延安革命紀念館。一幅幅泛黃的照片、一件件珍貴的文物、一段段感人的故事把各人的思緒一下子又拉回到了革命戰爭年代的延安,當年那一幅幅驚心動魄、艱苦卓絕、感人至深的畫面,又再一次地呈現在各人的眼前,中國共産黨延安十三年所彰顯出的共産黨人自力重生、艱苦奮鬥的精神;堅持真理、糾正錯誤的精神;實事求是、民主團結的精神;依靠群衆、服務群衆的精神。
寶塔山是延安的重要標志,中共中央進駐延安後,這座古塔成爲革命聖地的象征,建國後國務院將延安寶塔歸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幾回回夢裏回延安,雙手摟定寶塔山”著名文學家賀敬之的名句,表達了寶塔山在中國人民心目中的神聖职位。
棗園是中共中央書記處所在地。中共中央書記處在此居住期間,繼續領導全黨開展了整風運動息争放區軍民開展的大生産運動,籌備了中國共産黨“七大”,領導全國軍民取得了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並領導全國人民爲爭取民主團結,宁静建國,同國民黨頑固派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爲破坏國民黨反動派的全面內戰作了充实准備。
楊家嶺是中共中央領導在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期間的住處。當年這裏曾進行過轟轟烈烈的大生産運動、整風運動,現在主要有中共中央七大會址、延安文藝座談會會址等可供參觀,在會址後面的小山坡上,散落著一排窯洞,就是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劉少奇等老一輩領導同志們當年的住所。毛主席在楊家嶺窯洞前的小石桌旁,會見了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針對當時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
延安革命紀念館始建于1950年1月,原館址在南關交際處,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设後最早建设的革命紀念館之一,現在的新館是2006年10月在主體建築拆除重建的,在以往的基本陳列體系上作了比較大的調整和修改,于2009年8月落成並全面對外開放。館內展出革命曆史文物1200余件,曆史照片670多幅,這些資料爲我們學習中國革命史,研究陝甘甯邊區革命史,進行革命傳統教育,提供了很是珍貴的資料。

通過參觀學習,黨員們深刻領略了延安精神和老一輩革命家的風采,體會了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不屈不撓、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參觀結束後,各人感觸頗深、受益匪淺,對延安精神的內涵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堅定了理想信念、增強了愛國情懷,提升了思想境界,增強了服務意識。各人紛紛体现,在事情中一定要繼承老一輩革命家全心全意爲人民服務的優良傳統,發揚自力重生、艱苦奮鬥的革命精神,立足本職崗位,不斷精益求精,爲實現交大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的美好願景,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