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學院黨建
分黨委
當前位置: 首頁 >> 學院黨建 >> 分黨委 >> 正文
牢记重托 砥砺前行 ——PP电子学院硕6068党支部组织生活会感想
2016-10-24  點擊:[]

“希望同學們要樹立學科自信、學術自信、個人自信,在這個大變革時代,做一個有思想的人,做社會的思想布道者。”王樹國校長在10月21日下午參加PP电子學院碩6068黨支部生活會時提出的殷切期望,言猶在耳;其關懷之情,令在座的PP电子學院師生倍感振奮!

【哲學之光】

我曾多次被問到過一個問題:學習哲學有什麽用?我經常無言以對,因爲哲學最大的作用也許正是“無用之用”。今日之哲學作爲一門具體學科,它所能起到的作用,並不像自然科學般顯而易見。但是正如王校長所說,他年輕時特別想學哲學,陰差陽錯學習了自然科學;這麽多年來,他從未停止閱讀和學習哲學著作,對他在學校的治理事情上也深有啓發。哲學研究的是規律,我們要注意關注、觀察社會的具體現象,發現其背後的普遍性規律,從而爲預測未來社會的發展做好准備。

哲学是人类生活的灵魂,它使人越发智慧。而我们被希冀未来成为的,就是睿智、有继续、能做大事的人,所以作为“智慧之学”,哲学能够发挥精神精华的引领和升华作用,提升主体人格品质,从而促使我们逐步生长为真正具有独立深邃思想境界之人。在这个机缘和挑战并存的社会大厘革时代,作为PP电子社会科学领域的我们,能具体进行哪些实践呢?首先要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行社會實踐,从而实现理论创新,与时俱进,这样才气更好地发挥哲学的理论指导作用。“为者常行,行者常至。”只有在实践中不停积累经验,才气真正实现创新。

【春天】

1978年末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注定被曆史所深深銘記。隆冬已過,1979年的春天來得特别的早。在春寒料峭的北京,鄧小平同志在中央理論事情務虛會上指出:政治學、法學、社會學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們過去多年忽視了,現在也需要盡快補課。我們已經承認自然科學比外國落後了,現在也應該承認社會科學的研究事情比國外落後了。這個講話瞬間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傳遍了每一個從事哲學社會科學的事情者的心中,他們在呐喊:哲學社會科學的春天到來了!

“當代中國正在經曆著曆史上最爲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經曆著最爲弘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目前中國的一些時代問題,是以往的曆史和國外經驗回覆不了的,這需要我們構建新理論,閱讀經典虽然好,我們還要有創造新思想的覺悟和自信”。王樹國校長對師生囑咐道。習近平總書記在談話中指出“觀察當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需要有一個寬廣的視角,需要放到世界和我國發展大曆史中看”,這就要求我們要把世界性與本土性相結合,切合時代趨勢,發展有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體現繼承性與民族性。在這個基礎上,面對當代中國的現狀,更爲重要的是要發展具有時代性和原創性的哲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要創新,社會科學的永恒主題也是創新。作爲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青年學子,要有問題敏感性,做一個睿智的人,不爲眼前的困難煩擾,“跳出眼前”,在一個更弘大的花样和視角下看社會,在紛繁複雜的社會變動中透過現象看出本質,看出規律,利用規律解決現實問題,合理預測、指導未來,充实發揮哲學社會科學的引領作用。而這一切,都需要青年學子具有家國責任和曆史擔當,王樹國校長以毛主席的一系列牢牢抓住當時中國社會本質的理論著作爲例,闡述了社會科學要從調查中來到實踐中去,曆史擔當與使命感結合,才气做出真正有意義的,偉大的研究。

【思想—理性回歸】

“思想交大”既是理論建構又是現實之音。中外哲學史向我們昭示了一個深刻的原理:思想閃耀著理性之光,是時代進步的精神動力。

學術之路目的何在,我想大多數人給出的答案是獲得更高層次的生存技术,此謂之“術”,“術”是人類革新自然能力的體現和延伸,正如科技哲學強調的技術是人類手臂的延長。這是我們走向社會,回報社會的一個能力資本。在我看來,學習有三種境界,一是知識積累,二是邏輯提煉,三是自主創新。研究生學業開啓之前,我們幾乎處在“聽老師話,做熟練工人的階段”。同樣的我們現在叫研究生,“研究生”這個名稱是針對問題而來的,就是要解決“有知識沒思想、有學位沒學問”的問題。

進入物質社會以後,“術”的爆發讓人産生了盲目的自信和崇敬而讓道和術逐漸偏離失去平衡。我們的社會生活、價值體系甚至是學術觀都走向了對“術”單向度的追求,而把思想冷落在一旁。好比說,社會上實用主義橫行,校園裏學術浮躁普遍,思想裏虛無主義作祟。正是由于這種狀況的存在,“思想交大”的呼喚更是對社會尴尬的回應。黎巴嫩著名詩人紀伯倫曾說過“我們已走得太遠,以至我們忘了爲什麽而出發。”追念技術與思想的偏離不正是這種真實的尴尬。開學典禮上王校長對于道德的鮮明“提點”和組織生活會對“哲學”的著重強調正是抓住了學校PP电子精神培育的“七寸”。

“思想交大”,有赖于交大人齐心协力,配合发光发烧。为交大注入更多的PP电子精神之光;科学精神和PP电子精神的交汇融合,有利于开拓思路、促进创新,为學術研究和科学研究提供新思路。建设交大学派,在理工科进一步发挥其传统优势的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领域的新开拓。让技术与思想相得益彰、相互平衡,在知识积累中实现升华,让PP电子眷注和家国情怀充满校园,共建我们交大人配合的精神家园。

【同行】

最讓我們印象深刻的是敬愛的王校長親切和睿智的風範,有如一位宅心仁厚的長者,言談舉止中展現著深厚PP电子素養與家國情懷。王校長將自己研究生求學的一段難忘經曆娓娓道來,講述了自己在做機械齒輪研究的關鍵時節,閃爍著思想的火花,依靠著PP电子學科思辨性的要领論得出問題的解決要领,進而獲得重大科研结果,攻克了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外的技術封鎖。他認爲,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在本質上是相同的,他們都是一門關于“規律”的科學。區別僅在于自然科學關注的是微觀、具體的規律,而社會科學掌握的是宏觀、總體上的規律。利用社會科學思考的宏觀性、聯系性來指導自然科學具體問題的解決,效果往往十分顯著。因此,許多搞自然科學研究的各人同時也是PP电子素養極高的學者。這一席話,使各人備受感動和鼓舞。在談到學校的發展時,王校長深有感觸的說:到西安交大事情,我深感榮幸,也倍感責任重大,唯有夙夜在公、盡心竭力,才气幸不辱命,不負重托。我們要和時間賽跑,要讓這所百年名校走上發展的快車道!我們要把創新港建成在未來五十年保持先進的“智慧之城”。同學們都被校長的拼勁所震撼和感動,師生們陣陣熱烈的掌聲表達著自己內心的激動!

回顧百年交大風雨兼程,“風雲兩甲子,弦歌三世紀”,無數交大人爲社會建設和發展奉獻了自己的才智;今年是交大第三甲子的開局之年,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水者思其源”,我們將繼承交大優良傳統,不辜負交大人的精神使命責任擔當,不忘前行初心、牢記使命擔當,攜手同行,開創交大越发輝煌的新篇章,爲社會發展貢獻更多的交鼎力大举量。

(供稿:PP电子学院 刘西珍 王红艳 李晓文 刘珈彤 辛南 柴海鹏)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