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建“五好”示範黨支部事情中,PP电子學院馬原所黨支部組織開展了走基層、學先進、趕先進、創先爭優培育“五好”黨支部的主題實踐活動。9月22日馬原所黨支部全體黨員及部门教師走出校門,深入基層,赴渭南市臨渭區杜橋街道盈田村進行學習考察和交流活動。渭南市臨渭區杜橋街道盈田村黨總支是2012年度全國“創先爭優”先進基層黨組織,村黨總支書記雷洋洲黨同志2012年5月當選爲黨的十八大代表。


來到盈田村,村委會主任李永安和村黨總支副書記李曉莉熱情地接待了我們。李書記首先帶我們參觀了村史陳列室,她對盈田村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發展規劃進行了回溯與展望。步入榮譽室,滿屋子的各種獎狀、獎牌和獎杯讓我們感应震撼,盈田村先後獲得了“國家級文明村”、“全國文明村鎮”、“陝西省小康示範村”、“陝西省文明村鎮”、陝西省農村基層組織建設“五個好黨組織”、“市級百強村”、“市級平安村”、“市級功勳黨組織”等30余項榮譽稱號,這些榮譽見證了盈田村經濟、文化、社會全面發展的奮鬥曆程。嚴謹有序、陳列整齊的檔案室和資料豐富、書香四溢的圖書室則展現了盈田村在科學治理、學習型黨組織建設、社會治理創新、精神文明建設方面等方面取得的豐碩结果。
隨後,賓主在盈田村會議室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和對話討論。李主任和李書記熱情洋溢地介紹了盈田村的發展曆程、奮鬥足迹和取得的經驗,特別回顧了在雷洋洲書記的帶領下,村“兩委”一班人如何團結協作、解放思想、大刀闊斧、苦幹實幹,帶領4000多位村民在新農村建設的征途上闊步前進,使村裏的經濟社會各項事業飛躍發展的感人事迹。一些生動的案例、鼓舞人的場景、乐成的經驗和創新的嘗試,諸如在都市化過程中抓住機遇、大膽創新、順利實現經濟社會轉型的經驗,特別是關注民生、關愛老人和關心下一代成長、激勵村民創業的一些具體做法以及對流動人口進行創新治理等措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馬原所所長劉儒教授從制度建設、經濟發展和社會治理等方面肯定了盈田村的巨大成就,並從一個學者的角度對盈田村的發展模式進行了归纳综合,分析了盈田村未來發展可能面臨的問題、困境息争決思路,還提出了兩個基層黨組織和兩個單位(馬原所和盈田村)未來進行廣泛相助的可能性和現實性。馬原所黨支部書記李永勝教授作了總結性發言,他指出,盈田村在新農村建設和“城中村”社會治理創新及新形勢下的社區建設方面所取得的巨大成就頗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這跟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和基層黨組織建設是分不開的,尤其與雷洋洲這樣的一心爲民、敢闖敢幹的基層黨組織“領頭羊”的旗幟作用分不開,可以說,黨員幹部發揮先進模範作用是村集體凝聚力和戰鬥力的焦点要素。他提出,未來如何將盈田村的經驗、做法和發展模式進行理論性归纳综合和學理性總結,研究典型個案所蘊涵的一般意義和普遍規律,並加以推廣,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思考和研究的問題,同時盈田村的創新實踐也爲高校社會組織治理創新、都市化模式創新、傳統鄉村社區的都市融入問題等相關研究提供了鮮活的案例和生動的研究素材。兩個單位的負責人約定,希望繼續把類似的活動搞下去並不斷深化,在深度相助中相互學習、配合提高。
最後,各人一起步行到四周的盈田村怡澤園小區進行現場參觀,如今的盈田村已經演變爲渭南市典型的“城中村”,見不到農田阡陌,沒有了田園風光,有的是與都市一樣的高樓大廈和整齊劃一的居民住宅。李永安主任告訴我們,盈田村即將更名爲盈田社區,我們可能是盈田村的最後一批訪客,下次再來,迎接我們的將是更新、更美、更宜人的盈田社區。
結束了上午的行程,滿載著精神的喜悅和內心的感動,下午我們驅車來到位于渭南經濟開發區的侯家村,進一步考察新農村建設。鄉村的一切對我們這些久居都市的人來說,充滿了新鮮感和舒暢感,正是臨近秋收的季節,瓜果蔬菜滿園,玉米飽滿的顆粒昭示著即將到來的豐收。農村的生活水平、衡宇建設、村容村貌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進入到村民劉新民家進行深度訪談和交流,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近年來黨和政府陸續實施的惠民政策如取消農業稅、種糧有補貼、新農合等,使農民普遍受惠,幸福感增強,也获得了農民的衷心擁護,絕大多數村民對黨和政府的政策心存谢谢。但是,我們也看到,新農村建設中確實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如農村垃圾隨意丟棄、環境衛生亟待改善、衡宇建設缺乏統一規劃、新修门路沒有排水設施、農産品經濟效益不高等。可見,在當代中國迅速發展的工業化、都市化、市場化過程中,還有一系列的問題需要我們關注並研究,實踐呼喚PP电子社會科學教師和學者能夠發揮更大作用,饰演更重要的角色,自覺運用我們掌握的專業知識更好地服務于社會,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黨的基層組織在此過程中擔負著更爲重要的責任與使命,這就爲基層黨組織建設提出了新的任務與挑戰。
這次主題實踐活動使黨員們通過零距離接觸火熱生動的生活實踐,內心受到觸動,情感受到激發,精神受到洗禮,思想获得升華,各人普遍感应是一次乐成的、新穎而鮮活生動的黨員教育和學習實踐活動。
撰稿: 樊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