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夕朦
一、個人簡介
姓 名:陳夕朦
性 別:女
職 稱:副教授
導師狀況:是
E-mail:chenximeng@mkako.com
通信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哲學系
郵編:710049
二、教育配景:
2020年9月 畢業于 浙江大學哲學學院, 科學技術哲學專業, 哲學博士
2015年6月 畢業于首都师范大学物理系, 科學技術史專業, 理學碩士
2013年7月 畢業于河南理工大学盘算机学院,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工學學士
三、事情/外洋經曆:
2024年4月—至今,西安交通大學哲學系,副教授
2024年4月—至今,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 Berkeley),CSTMS學者
2020年12月—2024年3月,西安交通大學哲學系,助理教授
2016年11月—2017年11月,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TU Delft),聯合培養博士生
四、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領域:科学技术哲学、科技倫理学
近期研究重點:AI倫理(基于HITL要领)、倫理治理(基于MEM要领)
五、科研结果
1. 代表性論文:
①Chen,X et al.Constructing Ethical AI Based on the"Human-in-the-Loop" System.Systems 2023, 11, 548. https://doi.org/10.3390/systems11110548(SSCI來源期刊)
②陳夕朦等.工程科普模式論——基于中國石化九江分公司“公衆開放日”的實踐[J].自然辯證法通訊,2023,45(06):89-99.DOI:10.15994/j.1000-0763.2023.06.010.(CSSCI來源期刊)
③陳夕朦等.“公衆參與工程”的形態路徑研究——以九江石化反PX項目爲例[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8,40(06):86-93.DOI:10.15994/j.1000-0763.2018.06.013.(CSSCI來源期刊)
④陳夕朦等.試論工程倫理形態學要领[J].科學學研究,2017,35(12):1806-1812.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17.12.007.(CSSCI來源期刊/《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⑤叢杭青,陳夕朦等.哲學學科研究組織模式的科學化傾向——從科學計量的視角看[J].科學學研究,2016,34(03):330-337+356.DOI:10.16192/j.cnki.1003-2053.2016.03.002.(CSSCI來源期刊)
⑥陳夕朦等.技術倫理視野下人工智能的未來發展趨勢[J].中國軟科學,2022(S1):76-82.
⑦Chen, X. Ethical Governance of AI: An Integrated Approach via Human-in-the-Loop Machine Learning. Comput. Sci. Math. Forum 2023, 8, 29.
⑧陳夕朦等.淺析大科學裝置科普功效的實現[J].科普研究,2015,10(05):17-24.DOI:10.19293/j.cnki.1673-8357.2015.05.003.(焦点期刊/《新華文摘》觀點摘編)
⑨陳夕朦等.“窺管”與古代大型天文儀器的發展[J].科技導報,2014,32(20):87.(焦点期刊)
⑩中國標准, 陈东亮,王巨峰,陆瑛,汪健,陳夕朦等 ; 河長制信息治理系統應用技術規程[S], T/ZS 0147-2020, 杭州九問數字科技有限公司, 2020-12
2. 會議報告:
① 全國“科技倫理:研究.教育.治理”學術研討會,2023.6.2-6.5,中國大連。報告題目:基于人在環路要领的人工智能倫理治理路徑
② 第二屆西部博士生學術論壇,2023.7.21-7.23,中國貴陽。(主旨報告)報告題目:從‘科技倫理’到‘倫理科技’:當代中國倫理治理的工程化走向
③ 第21屆全國科學哲學學會會議,2023.7.11-7.13,中國太原。報告題目:用道德的方式制造道德的機器:基于人在環路的研究
④ 2023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he Study of Information(ICSI),2023.8.14-8.16,中國北京。報告題目:Ethical Governance of AI: An Integrated Approach via Human-in-the-Loop Machine Learning.收錄于論文集:Chen, X. Ethical Governance of AI: An Integrated Approach via Human-in-the-Loop Machine Learning. Comput. Sci. Math. Forum 2023, 8, 29.
⑤ Colloquium: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gineering:Using the Morphological Approach TBM , TU Delft, the Netherlands, June 1st, 2017.
⑥Conference: Towards the social governance in Chinese Engineering, 2017 SPT Conference, TU Darmstadt, Germany, June 14th, 2017.(權威會議)
⑦Workshop: Developing a Framework for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gineering:Using the Morphological Approach, 4TU-8TU,TU Darmstadt, Germany, June 18th, 2017 .
⑧Conference: How to integrate public participation in engineering: A study with the morphological approach, fPET 2018, College Park , University of Maryland, U.S.A, May 30th ,2018.(權威會議)
⑨Workshop:Constructing Ethical AI Based on the “Human-in-the-Loop”System. CSTMS, UC Berkeley, U.S.A, June 18 th, 2024.
3. 主持科研項目:
① 中國科協科普部“課題研究類”項目:大型科學裝置科普功效的實現—以風洞爲例(2014KPYJD17)。已結題。
② 陝西省軟科學研究計劃-一般項目(2023-CX-RKX-140):工程配合體視角下陝西省公衆參與重大工程項目的社會治理機制與路徑研究。已結題。
③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人工智能的工程倫理問題探究(SK2022047),在研。
4.講授課程:
① 本科生课程:科学技术史、科技倫理学
② 研究生課程:Cultural Perspectiv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Ancient China(英語、輔講)
5.学术任職:
陝西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理事
中國科學學與科技政策研究會會員
荷蘭4TU學術成員
Machine Learning(SCI來源期刊),期刊审稿人
科創中國入庫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