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肖雲儒絲路行記
當前位置: 首頁 >> 肖雲儒絲路行記 >> 正文
【肖雲儒絲路行記之二十六】三座纪念碑触动我的心灵
2014-09-04  點擊:[]

哈薩克斯坦到烏茲別克斯坦的過境手續,謝天謝地,六個小時總算辦完了。一般我們這15輛車的車隊,辦一天還算快的,因爲要打開每一件行李設備檢查,語言不通,頗費时光。各人紛紛對打前站的國旅感謝不盡。下午6時到達首都塔什幹,入住烏茲別克斯坦酒店。又熱又累,發完稿便睡下。今天一早乘車遊覽老城區、中心廣場和伊瑪姆清真寺。

觸動我眼晴的是滿城又厚又深的綠蔭,沒有近百年的功夫,綠不到如此水平。而觸動我心靈的則是三座雕塑,靜靜座落在廣場上的三座雕塑。

在中亞各國,塔什幹和阿拉木圖是我知道最早的都市。記得上世紀60年代,這裏便舉辦了亞非拉電影節。那時我們閉關鎖國,奧斯卡、蒙特利爾、戛納幾個西方電影節一律被斥爲資本主義文化,不參與、不報道。烏茲別克當時是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塔什幹電影節是社會主義陣營的電影節,宣傳力度很大,我們那一代沒有不知道的。

還有一點也讓這座都市深深印在我的腦海。上世紀60年代,楊朔的散文全國走紅,他寫的《荔枝蜜》、《雪浪花》、《茶花賦》都是進入教材的名篇。1960年我大三時,新聞系文學社團曾與他座談,當面討教創作經驗。記得他說,他已經作爲中國作家協會的代表,派駐塔什幹,擔任亞非作家聯盟駐會的書記。年輕的我于是特别崇敬他,憧憬塔什幹。

塔什幹在烏茲別克語中意爲石頭城,地處中亞最長河流錫爾河沖積平原,河灘有許多山上沖下來的石頭,讓人不由想起中國的古詩“滿川滾石大如鬥”來。這座公元前2世紀建城的古都,是絲路必經重鎮,法顯張骞玄奘都到過這裏。

有三座雕塑特別引發了我的思索和聯想,讓我明白了這個都市、這個國家。

一座是紀念廣場原無名烈士廣場上的單體園雕《哀傷的母親》。這是1999年爲紀念反法西斯戰爭犧牲的烈士而創作的紀念碑。一位母親哀傷地坐著,手搭在膝蓋上,頭微垂,看著面前的長明火,那肯定是兒子的生命在燃燒。她背後如雙翅展開兩道長廊,廊內有一冊一冊銅版刻制的榮譽簿,記載著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爲祖國犧牲的烈士姓名。戰爭的勝負不取決于哪位領袖,而取決于祖國母親膝下的每一位戰士。

這個雕塑反映了烏國人民一種新的戰爭觀和審美觀。藝術家沒有走歌頌英雄烈士的老路子構思。用年輕戰士的堅強豪爽去歌頌那場戰爭,雖然這種構思也不錯。這座雕象將英雄烈士轉換到母親哀傷的角度,由社會民族的鬥爭轉化爲人性親情的控訴,就超出了對具體事件的反映,而有了逾越國家、逾越時空的人類性,給所有人以情感上的震撼。今年恰好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紀念70周年,各類紀念活動陸續進行或者即將開始。但有些戰爭發起國,卻不願承擔挑起這場戰爭的責任,否認對平民的屠殺,否認侵略,實在應該讓全世界所有的母親來這裏重溫戰爭給人類帶來的痛苦。

還有一座雕塑是地震紀念碑。1966年4月26日塔什幹大地震給都市造成了極大的破壞,之後全國投入首都的重建,一個新的塔什幹在廢墟上崛起全城高樓林立,地鐵、高速路、鐵路四通八達,運動中心、花園廣場、歌劇院、圖書館都那麽現代,完全是一座新興的現代化都市。這不只是一座都市的複興,更是一個民族的複興!地震紀念碑突出表現了人類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不屈精神。雕塑上,方形時針永遠指向地震發生的那一刻,讓世世代代的子孫永志不忘。

第三座是幸福母親紀念碑,座落在獨立廣場正中心。1991年獨立之後,祖國母親終于摟著自己的孩子笑了。有意思的是,上面原來的列甯象換成了地球儀,強調了種新坐標:幸福是全人類的,而不是政治意識形態的。

在一小時的參觀中,我們遇見好幾對新人在這些雕象前獻花、許願、留影,也有幾對新人在綠蔭中照婚紗照。一個國家、一座都市要給後代留下什麽?留下戰爭給母親造成的傷痛,留下災害面前的堅強不屈,留下獨立自強爭取幸福的信念,留下建設綠色家園的傳統——這就是塔什幹人,這就是烏茲別克人!

2014年8月7日 于乌兹别克 .塔什干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二十七】中亚母亲河
下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二十三】自古征战无胜负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