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肖雲儒絲路行記
當前位置: 首頁 >> 肖雲儒絲路行記 >> 正文
【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十八】伊宁:中国第一次西部文学盛会
2014-09-04  點擊:[]

我幾次去新疆,都是乘飛機,只有一次坐火車回內地。這次乘越野車已經跑了四千公裏,前面還要跑萬裏以上。貼著大地丈量西部,丈量絲路,是殊爲難得的機遇。乘飛機穿越,只能在高空鳥瞰西部,乘汽車一裏一裏丈量西部,感受完全纷歧樣。西部在你面前徐徐展開,你在西部徐徐進入。感覺說多好有多好。

1984年,是一個常而又平常的年份。對我的人生卻是十分重要。這一年,我的事業有了一次轉型。文革前,我在報社當文藝記者,也寫一些評論文章,卻仍是以文藝報道爲主,應定位爲文藝記者。接著即是長達十年的文革,輾轉下放農村、工廠和基層報紙,文事完全停頓。

文革之後回到文化界,已經奔四。1979到1984這五年,是我人生事業的再度起步期,是我文藝評論的寫作期。我們幾個中年人組織了以《筆耕》命名的全國第一個文藝評論組,開展了許多活動。對上一代的陝西作家柳青、杜鵬程、王汶石、李若冰和同一代的陝西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鄒志安、京夫等等,我多数寫了專文評論,也參與了像全國中篇小說評獎這樣的國家級文藝評論活動。

久而久之便出現了疑慮。幾位同齡文友一起議論時談到:四十歲的人了,事業應該有自己的領域,不能就這樣被動追蹤作家的創作,沒有自己的理論體系。這時候起,我決定進入中國西部文學的研究,並逐步向中國西部文化拓展。1984年初,我在《陝西日報》整版發表了長文《美哉,西部》,提出“西部美”的看法,力圖將西部文化作爲一個整體的看法體系提出來。此文許多報刊轉載,引發了較大反響。

這前後我由《陝西日報》調到陝西文聯,主管文藝理論研究事情。我組織的第一項活動,就是聯絡西北各省區文聯與西安電影制片廠,召開首次中國西部文藝研討會。爲了突出西部的特點,會議選在新疆伊甯市——中國最西邊的都市。

于是有了第一次西部之行,是乘蘇式伊爾——18飛烏魯木齊的。那天晴空萬裏纖塵不染,我緊靠在8000米高空的舷窗上,把鼻子壓成一個扁扁的三角,目不轉睛地盯著窗外。竟然能夠清晰地看到大地,看到沙漠,看到細細的公路將荒原切割成這樣那樣的幾何圖形。祁連山緩緩地向後挪動,小小的如玩具般的采油樹撒播在山原之間。河流多数幹涸著,與路幾乎無法分辨。有時能看到一些零零星星的綠色,不知那是左公柳(左宗棠征西時栽下的柳樹而得名),還是沙柳叢。快到烏魯木齊,飛機盤旋下降,戴著雪帽的博格達峰像一位閱盡滄桑卻又緘口如瓶的老人,從地平線上伸出頭顱凝望著我們。那充滿了哲理性的無聲的凝視,讓我深深地感覺到了西部的蒼勁偉岸和我自己的渺小、猥瑣??????

到烏魯木齊的當夜,籌委會決定要我在開幕式上作關于西部文藝的主題報告。絲毫沒有准備,推脫再三,敬重不如從命吧。只一天准備時間。那時都是兩、三人住一間房。第二天一早,我帶一支筆幾張紙,問路問到紅山公園,找了樹叢深處的一塊石頭——那應該是爲戀人們准備的地方,開始寫我的主題發言提綱。擬了近10個相關問題,一個一個想,寫了6頁紙。其間不時有戀人找到這塊隱秘之地,見到我這個不知趣的人,只好掃興退出。有對年輕人還小聲地体现了不滿,嘟囔說,到公園裏還寫什麽,假正經!第三天一早,我們便坐上大巴向600公裏外的伊犁進發。腦子裏一路盤旋著心中的西部,耳際響起了當時一首寫西部的歌:

——也许你还不了解它 它的绿洲 它的黄沙 它的牛羊 它的庄稼 它的胡杨林如诗如画 哦 我说你会爱上它你会爱上它。

——也许你还不熟悉它 它的油海 它的钻塔 它的花毯 它的彩裙 它的林荫道攀越山崖 哦 我说你会爱上它你会爱上它!

——這首歌的題目叫《你會愛上它》。是的,永遠永遠,我真的從此愛上了它,愛上了我的西部,我的絲路。

在伊犁的大會主旨報告,後來整理成18000字的長文發表,再後來又發展爲30萬字的《中國西部文學論》。到今年,到這次又走絲路,已經整整三十年!我生命最精華的段落,除了文化革命的耽誤,全都給了西部和絲路。如若沒有1984年的那次轉型,沒有西部和絲路對我人生的決定性影響,我也許會爲十年浩劫耽誤了的十年青春而痛恨終生呢!

2014年8月2日,中哈霍爾果斯邊境口岸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二十】丝路在哈萨克很热乎
下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十七】“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原”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