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肖雲儒絲路行記
當前位置: 首頁 >> 肖雲儒絲路行記 >> 正文
【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十二】好一脉莽昆仑
2014-09-04  點擊:[]

沙漠,沙漠,沙漠。在漫向天際線的沙漠盡頭,昆侖山一直沈默而執拗地注視著我們。它以靜制動,以無聲勝有聲,用氣場無處不在地籠罩著我們。喧鬧的車內突然沈默了,各人都默默地望著昆侖,感受著他那萬古永存卻又緘口如瓶的弘大氣場。在就要告別天邊的昆侖,進入新疆天山廊道的一刻,我必須回首說說這座偉岸至極的聖山。

車窗外閃出了雅丹地貌,西部的風以百年、千年爲時間單位,將這裏的岩石和土坡塑造成一幅幅雕塑,有橫刀立馬的孤膽英雄,有千軍萬馬的戰爭全景,呼嘯而過的馬隊,孤獨的牧羊人和他的羊群。一切都有了生命有了生氣。西部告訴我們的是,整個世界,整個宇宙,無處不有呼吸和心跳。

這比我去年冬天去柴達木看到的高原,鮮活多了。那次冒著零下30度嚴寒和3000米海拔西行,就是想感受一下冬的昆侖,冬的高原,順便參加“大昆侖文化岑岭論壇”,交流一下研究结果。會上,原中國作協書記處書記,青海省委常委吉狄馬加給我發了一個“大昆侖文化研究傑出成就獎”,令我很是慚愧。那主要是因爲20多年來對西部文化的研究,催動我老而不懈怠吧。

關于昆侖山的界域,PP电子地理學界有爭論,越趨精確爭論越凶。我從文化坐標上只想對這個山取一個模糊的說法。這座山恐怕是中國最高最大的山,平均海拔5、6千米,山外貌積50多萬平方公裏,三個多陝西還不及它。昆侖山一把將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攬進自己的懷抱。

我心目中的昆侖山,大致可以用六個詞來表述,就是:山之根,河之源,族之祖,神之脈,玉之鄉,歌之海。

山之根,昆侖山是“萬山之祖”。中國山系的主幹山系,由它生發出來的支脈和余脈遍布西部大地。從山系角度看,祁連山、巴顔喀拉山,甚至一直到秦嶺,都可以收入囊中。河之源,昆侖被稱爲龍脈之源。在這無數的雪山中,流出了世上最純淨的水,形成了長江、黃河,浩蕩奔騰到太平洋。同時還形成了塔裏木盆地與柴達木盆地的內流水系。毫無疑義,它是最大最高的中華水塔!

族之祖,古代居住在昆侖山下青海高原的羌人,曾是北方大族。羌、姜本一字,姜姓部落集團是羌人的一個分支,都以羊爲圖騰,後來成爲古中原地區最著名的民族配合體。它是“華夏族”的重要組成部门,從三皇五帝到春秋戰國,這個族群在中原始終占有重要职位。後雖與漢人雜居而相融彙,其分支至今仍在岷江、嘉陵江上遊傳承繁衍。

神之脈,昆侖被稱爲“萬神之山”,“中國第一神山”。中國神話有兩個大系列,即東部的蓬萊神話系列和西部的昆侖神話系列,—山—海,構成中華民族豐富的神話世界。西王母神話系列,以及相關的穆天子、瑤池這些昆侖神話中的人物場景,經由世代傳說和文藝作品的傳播,早已家喻戶曉。

玉之鄉,昆侖亦稱玉山。《史記.大宛傳》寫昆侖時即有記載:“其山多玉石,采來天子案,古圖書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昆侖玉與和田玉東西距離300公裏,處于一個線礦帶上,質地細潤,淡雅清爽,是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産品,曾作爲北京奧運會的獎牌用玉,是白玉産業一大品牌。

歌之海,以“花兒”和玉樹歌舞爲代表。以賽馬會,那達慕,九曲黃河燈會,土鄉納貢節,熱貢藝術節,撒拉族藝術節而顯出無比斑斓的民族民間藝術,使昆侖山下青海湖邊成歌之海、詩之海、舞之海。李白“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池月下逢”寫的就是昆侖山。近年青海省在青海湖畔連續舉辦國際詩歌節,更使昆侖之歌詩走向世界——那可是每年幾十個國家、國內每個省的詩人都來這裏聚會呀!

昆侖山的雪域高原上,不光行走著張骞、班超,還行走著玄奘、文成公主,行走著我們的地質事情者、鐵路公路建設者、油田開采者,行走著世世代代在這裏繁衍生息的兄弟民族與漢族的同胞。是他們將唐蕃古道和茶馬古道與絲綢之路連成一體,在西部大地上構成了一個古道交通網絡。這個網絡正在實現現代轉化,轉化爲公路網、鐵路網、電網、航空網,還正在轉化爲高速公路網和高鐵網。

昆侖文化有了新的內涵,昆侖高原有了新的高度,昆侖人有了新的活力!

2014年7月27日 于哈密加格达宾馆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十三】沉思楼兰
下一條:【肖雲儒絲路行記之十一】停车玉门关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