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名稱:“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242講
講座時間:2013年10月9日19:00
講座地點:主樓A203
講座人:郭芹納教授
講座主題:正確理解唐詩中的詞語
主辦單位: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西安交通大學教務處
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
相助共辦:西安交通大學國學社
讲座视频:西安交通大学學術資源平台http://meeting.mkako.com
講座話題:e瞳網《交大知道》http://www.eeyes.net/
公共主页:人人网-西安交大學而講壇
學而講壇QQ群:111068868
每周三不見不散,並不定期有加場,歡迎全校師生及社會公衆屆時參加!
講座人介紹:
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訓诂學會常務理事,陝西省散曲學會會長,陝西詩詞學會副會長,陝西省語言學會、賦學學會顧問。曾兼任中國民主促進會陝西省委員會副主委、陝西省第九屆政協常委、陝西省第十屆人大常委、黃帝陵基金會理事。主要從事古代漢語、訓诂學的教學與研究,兼及詩律學。主要著作有《訓诂學》(“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詩律》(教育部推薦的研究生教學用書)、《訓诂散論》、《詩經選注》等書、論文及《涵瀛詩稿》,並多次爲公祭黃帝陵撰寫祭文和對聯。
講座簡介:
對于某些脍炙人口的唐詩中的詞語,常有人提出“新解”。這些文章的作者勤于思考,勇于探索,敢于發表新見,這是應該肯定的;可是,他們的結論往往難以建设,值得商榷。爲什麽會如此呢?主要原因就是:他們在考釋詞語的實踐中,往往不能運用科學的要领與原則,不能進行正確、嚴密的邏輯推理。亦即:不了解訓诂學,沒有掌握考釋詞義的要领與原則。本講座通過對“兒童相見不相識”中的“兒童”、“無邊落木蕭蕭下”中的“落木”及“朱門酒肉臭”中的“臭”等詞語的“新解”的分析,簡要介紹考釋詞語的基本要领與原則,使各人對訓诂學有一开端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