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月19日下午,在西安交通大学主楼E座703陈诉厅,著名民族史学家周伟洲教授为校内外师生带来了一场题为“中華民族配合體的根和魂:中華文化與現代中華文化的建構”的讲座。该讲座是西安交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研究中心举办的“跨学科视野下铸牢中华民族配合体意识”系列讲座的第三场,系列讲座接纳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旨在增强高校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元、社会公共的相同,在促进各民族的交往交流融会、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进程中孝敬交鼎力大举量。
參加本次講座的有基地專家、我校差异學院的老師、中外學生和衆多校外線上聽衆。講座由基地專家PP电子學院熊雯副教授主持。

周教授首先從中華文化的特性出發,談到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配合體的根和魂,它是“多元一體”,“合而差异”的,其基本特點及發展規律與任何事物一樣,那就是文化的變異性和穩定性,有具體差异內涵、特點和規律。隨後他從要重視保護、可持續開發利用、發展創新這三個方面具體分析了要如何構建現代中華文化,鑄牢中華民族的基本。最後他總結到加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我們構建和弘揚中華一體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深遠的意義。

講座結束後,與會人員就講座涉及的多元文化主義與中華文化的變異和構建進行了提問和更深入的探討。此次講座還吸引了不少留學生同學前來聆聽,周老師還針對性地給留學生推薦了閱讀書目。最後熊雯副教授對本次論壇做了總結,她認爲本次講座視角廣闊,追本溯源,內容豐富,對當代社會的许多涉及文化、民族的重大問題有重要指導意義,希望以後能有機會再次展開越发深入的交流。

西安交通大學鑄牢中華民族配合體意識研究中心是國家民委中華民族配合體研究基地,也是陝西省鑄牢中華民族配合體意識研究基地,依托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立足哲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社會學、心理學、文學、藝術、公共治理、生命科學、人工智能、大數據、數學等差异學科,進行多學科視野下各民族交往敘事與鑄牢中華民族配合體意識的路徑研究。基地現有專職研究人員12名,兼職研究人員10名,博士、碩士研究生助理30名,配合推動鑄牢中華民族配合體意識研究,爲構建中國特色民族研究的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體系提供智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