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安交通大学社会学系青年教师李晓光与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陆瑶教授相助完成的论文“Education–Occupation Mismatch and Nativity Inequality Among Highly Educated U.S. Workers”被国际权威期刊Demography正式接受並在線發表,李曉光爲該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訊作者。Demography于1964年創刊,是美國人口學會的旗艦刊物,屬于國際公認的社會學與人口學領域的頂尖英文刊物。該研究结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的經費支持(項目批准號72204196)。

這項研究聚焦國際移民長期面臨的教育失配困境。大量研究讲明前往美國的高學曆移民在就業過程中遭遇諸多障礙,但是這一現象並未获得充实的理論解釋。該研究通過區分縱向失配(教育水平和職業崗位之間)和橫向失配(專業學位和職業崗位之間),使用跨度20年的追蹤調查數據和廣義矩估計等要领,詳細考察了高學曆移民面臨的就業困境及其潛在原因。研究結果顯示,相較于同等教育文憑的美國本土工人,高學曆移民不僅在縱向失配和橫向失配的發生風險更高,而且發生教育失配之後遭受的收入懲罰更大。機制檢驗讲明,高學曆移民遭遇的失配困境主要源于四種障礙:移民來源國的高等教育質量、移民自身的英語流利水平、移民專業的內部门化和執業許可的制度限制。

從全球視野來看,教育失配現象正在不斷凸顯。伴隨新一輪科技革命浪潮的洶湧而至,當代大學教育培養和社會企業需求之間的發展矛盾日益嚴峻,無論在中國還是西方國家,教育失配現象已經屢見不鮮,成爲各國經濟發展中重要且緊迫的現實問題。但是,這一領域的研究事情正在面臨理論內卷和測量爭議,對此,研究團隊近三年來通過理論驅動和測量創新,圍繞中美兩國教育失配的發生機制、變遷趨勢和社會後果等開展系列實證研究,相關结果發表在《中國社會科學》、《灼烁日報》、《教育研究》、Social Forces等中英文期刊。這些研究有力推動了教育匹配領域的科學研究進展,爲減少勞動者的教育失配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政策依據。

原文鏈接
https://read.dukeupress.edu/demography/article/doi/10.1215/00703370-10404849/333374/Education-Occupation-Mismatch-and-Nativ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