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綜合新聞
當前位置: 首頁 >> 綜合新聞 >> 正文
【同心抗疫】PP电子学院各党支部开展“同心抗疫 党员先行”专题组织生活
2022-01-21  點擊:[]

 

 

为了弘扬伟大的抗疫精神和西迁精神,用抗击疫情期间所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激励全体师生,进一步凝聚力量统筹做勤学院疫情防控、教学科研以及各项服务保障事情,1月中旬PP电子学院党委组织各党支部开展了“同心抗疫 党员先行”专题组织生活,PP电子学院党委书记许佳辉、院长李黎明及其他分黨委委员划分到会指导,学院全体师生党员划分在所在支部加入了组织生活。



学习抗疫精神 凝聚奋进力量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對偉大抗疫精神作出深刻闡釋,明確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鬥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各黨支部系統學習了關于抗疫精神的重要講話和相關評論、中央領導在西安調研指導疫情防控事情時的重要講話精神以及校院兩級黨委關于疫情防控事情的重要部署。爲配合做好疫情防控事情,推進教學科研事情,凝聚思想共識,彙聚行動力量。



坚守教学岗位 上好每一堂课

疫情是暫時的戰鬥,但教學是永恒的堅守。PP电子學院除了承擔本院學生的課程教學以外,更是承擔了全校多門通識課程的教學任務。“上好每一堂課”既是學院“教學立院”的要求,更是每位教師配合的追求。各黨支部在開展組織生活時,圍繞線上教學,從新課程備課、在線平台使用、實踐課程開展等方面交流經驗,並積極分享了疫情期間堅守課堂的先進事迹。



12月24日,交大一村全面封閉消息傳來時,馬田寬副教授剛幸亏興慶校區結束了一天的課程。由于馬老師所帶的油畫創作課程有著很強的藝術實踐課的特殊性,需要牢固的場所、空間和設施,經過再三考慮,馬老師最終選擇沒有回到一橋之隔的家中,獨自住在校內事情室繼續完成教學。油畫使用的松節油氣味會揮發,長期居住事情室會影響身體康健。藝術系主任蔣維樂老師得知此事後,通過多方努力,將辦公室鑰匙轉交馬老師,解決了馬老師的休息問題。疫情期間,馬老師鼓勵同學們克服困難在宿舍畫畫,並以線上視頻方式進行指導,這門課程也成爲同學們在宿舍隔離期間的樂趣來源。



社會事情彭瑾副教授所在的《公益與慈善》課程團隊有兩位教師在這次疫情中以社會事情者的身份參加了陝西省志願服務項目,助教也作爲志願者參加了學校的志願服務,他們將此作爲課程思政的鮮活素材,在2022年春季學期課程的“線上第一課”跟同學們交流和分享。她說:“這次疫情其實就是一次‘大思政’‘大課堂’,我們要用好這個課堂。”



省級教學名師、哲學系韓鵬傑教授把“課堂”面向了全體師生。在新港名家論壇-新春專“線”系列報告中,作了題爲“莊子與中國式诙谐”的專題講座。他以《莊子》文中“子非魚”“蜩與學鸠”等故事展示莊子的诙谐方式。以莊子爲出發點,旁征博引,延伸到《詩經》和唐詩宋詞,爲師生展示了中國古代文人的诙谐方式。通過先輩們的灑脫與诙谐,爲緊張的“抗疫”生活帶來慰藉與歡欣。


心系莘莘学子 精心暖心陪伴

疫情期間,最讓教師們牽挂的,即是封控在學校的學生們。組織生活會上,各支部交流最多的也是和學生聯系的點點滴滴。正是有了在後方“緊盯”學生們學業和生活的導師們,才讓學生們的封控生活越发充實和暖心。



中文系系主任、副教授王瑤以線上會議的形式舉辦了碩士論文事情坊。她的四位碩士生分別就自己碩士畢業論文的階段性研究结果、本學期的總結與收獲、感興趣的研究偏向進行了彙報。在抗擊疫情這一特殊且艱難的時期,線上論文事情坊不僅爲師生提供了學術與生涯規劃交流的平台,也有助于師生們通過相聚的形式更密切地交流與相互關心,在心理上舒緩了學生的壓力與緊張情緒。



PP电子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張順教授在疫情期間,堅持定期召開線上組會,及時了解學生們的生活和學習情況,勤抓學生科研進度。他強調,雖然只能宅居宿舍,但這也是學習的大好時光,並鼓勵各人多讀書多學習,定期推進每個階段的科研任務。



哲學系青年教師劉俊副教授和愛人都是高校教師,家裏還有不到2歲的孩子需要照顧。但爲了讓學生們在疫情期間能夠越发充實,沈下心來多讀書,她將原本每周一次的讀書會調整成兩次,和學生共讀鄭玄(注)、孔穎達(疏)的《禮記正義》和元代陳澔的《禮記集說》,每次持續4個多小時。在他們的帶動下,校外隔離的同學也堅持參加讀書會,減輕了因疫情導致的焦慮情緒。同時,她還和學生們組織了師門內的K歌會、參加所帶班級的組織生活、爲碩士生送上暖心零食,讓學生們時刻感受到了“在一起”的溫暖和幸福。


树立模范党员 科研助力抗疫

目前,疫情雖未完全解除,但在全市範圍內获得了有效控制。在這次抗疫過程中,醫學、傳染病學、醫療保障、社會政策、社會治理等方方面面都積累了一系列的抗疫經驗。作爲社會科學、藝術學的研究者,黨員教師們發揮模範作用,積極用專業知識爲防疫抗疫貢獻自己的力量。



針對疫情點狀爆發和空間非平穩發展的特點,社會學系賀力副教授協助有關部門對疫情期間各類城鄉公共宁静問題展開分析研判,結合多源數據評估疫情對其他公共宁静問題帶來的“次生災害”風險,爲維護疫情期間城鄉治安宁静和其他公共宁静做出了力所能及的貢獻。



藝術系黨支部書記苗祥瑞以西遷精神作爲抗疫武器,深入學習、不斷弘揚西遷精神。在疫情期間創作了《西遷教授唐照千》《西遷教授朱城》《西遷教授顧崇銜》《西遷教授苗永淼》《西遷教授陳季丹》《西遷教授楊延箎》等先賢肖像及西遷系列雕塑設計稿。同時專門爲抗疫創作雕塑作品《醫者仁心--侯宗濂教授》,“以藝戰疫”,用西遷精神激勵自己,鼓舞人心。



學校青拔人才、中文系特聘研究員裴春芳,指導語音及影視多媒體實驗室的研究生們結合各自研究偏向,創作具有時代精神的作品。姚俊甫、厲吉志、劉馨潞等博士研究生圍繞西安抗疫主題,創作出《不動如山》《萬衆一心齊戰疫》等水墨書畫作品。裴春芳老師創作詩歌《2022年的新年》。



作爲社會學的研究者,郭小弦和李曉光老師特別關注疫情對人們社會行爲和社會心態産生的影響。疫情發展初期,人們的社會心態變化明顯,網絡討論熱度也持續增高。兩位老師迅速組成研究團隊,根據網絡大數據的分析針對疫情下居民心態的變化撰寫了專項分析報告遞交政府有關部門。隨著疫情的迅猛發展,12月27日起西安市啓動了最嚴格的管控政策。他們快速反應,自管控當天起,開展了主題爲“西安市疫情期間社會狀況調研”的線上調查,第一時間收集了關于西安市居民居家隔離期間生活狀況、社會心態及相關需求的一手數據3000多份。並基于數據撰寫專項分析報告和決策建言報送了相關政府部門,其中2篇已經獲得接纳。



疫情就是命令、危難更顯擔當。在抗擊疫情期間,PP电子學院全體教師在黨委和支部的帶領下,服從大局、堅守崗位、積極發聲、主動作爲,努力承擔起了作爲一名高校教師的責任和擔當。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PP电子學院全體教師,將繼續立足本職事情挺身而出,保持戰略定力同心戰疫,配合期待抗疫乐成的到來。

圖文:PP电子學院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