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學國際信息哲學研究中心主任邬焜教授是國內同行公認的信息哲學創始人。從l980年開始,早在蘭州大學哲學系讀本科二年級期間,邬焜教授就獨立開展了建構信息哲學的理論研究,從l981年起陸續發表該領域的論文和著作。他不光是我國從事信息哲學研究起步最早的少數學者之一,而且在信息哲學領域持續研究時間最長、研究範圍最廣、研究內容最深入、觀點和理論最爲系統化、著述最豐。現已出书專著13本、譯著1本、撰寫或主編教材5本,參編著作及教材5本;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哲學研究》、《世界哲學》、《哲學動態》、《灼烁日報》、《自然辯證法研究》、《高校理論戰線》、《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280余篇;主持或獨立承擔科研教改課題14項;相關结果先後獲省部、廳局級以及學會獎44項,其中省部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5項,三等獎5項;副省級一等獎1項;廳局級一等獎5項。
1982年邬焜教授提交的大学本科结业论文《哲学信息论》是一本具有独创性价值的学术专著。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其本科结业论文进一步修改的基础上发表的两项结果,论文《哲学信息论要略》(《PP电子杂志》1985年第1期),专著《哲学信息论导论》(陕西人民出书社1987年版),被学术界看作是信息哲学在中国建设的标志,邬焜教授也因而被誉称为信息哲学的探索者、信息哲学的开拓者(李文德《信息哲学的探索者——记陕西机械学院年轻副教授邬焜》陕西日报1987.12.30;丛大川《建设信息哲学的斗胆实验——〈哲学信息论导论〉评价》情报·科研·学报1990(3);王百战,高立勋《信息哲学的开拓者——记西北大学教授邬焜》中国科学报1993.11.17;《邬焜 信息哲学的开拓者》许国志主编《系统科学大辞典》云南科技出书社1994.3:531)。
2005年由商務印書館出书的長達70萬字的《信息哲學——理論、體系、要领》一書,是邬焜教授獨立申報和完成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的最終结果,該書包罗10編、40章,其內容廣泛涉及信息本體論、信息認識論、信息進化論、信息價值論、信息思維論、信息的哲學怀抱、信息與熵的理論、信息與複雜性研究、信息與虛擬現實,以及信息哲學與傳統哲學的區別等領域。有評論指出,該書的出书“標志著信息哲學理論體系的完善與成熟”(陝西省自然辯證法研究會召開第四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研究生教學研討會.北京:事情通訊,2010(4),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秘書處編)。邬焜教授也因之被國內同行稱爲“信息哲學第一人”(闫學杉,等《社會信息科學研究十人談》社會信息科學研究通訊2007(1):27)。
从外洋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来看,20世纪之前,信息哲学研究领域险些是一片空白。直到2002年牛津大学哲学家弗洛里迪(Luciano Floridi)先生才在《元哲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什么是信息哲学?》的论文,开始对信息哲学的看法和性质进行讨论,因而,西方学术界称弗洛里迪为信息哲学的首创人。从这一情况来看,外洋相关领域的研究比之邬焜教授至少晚了20多年,而且至今仍未形成比力系统的看法和理论。据此,有海内学者撰文评价说:“邬焜教授所創立的信息哲學已经到达了高度系统化的水平和水平。《信息哲学——理论、体系、要领》一书的基本看法和理论所具有的独立性、创新性、开拓性价值,无论对于今世中国的信息哲学研究,照旧对于今世世界的信息哲学研究都处于十明白显的领先职位。”(袁振辉《信息哲学理论、体系和要领的全面阐释——〈信息哲学——理论、体系、要领〉评介》江南大学学报2006(12):25)
2010年8月21-24日,第四届国际信息科学基础大会(FIS 2010)在北京召开,邬焜及其博士生向大会提供的论文,以及邬焜在会上所作的大会陈诉和其博士生所作的分会陈诉引起了外洋学者的极大回声。有外洋专家在讨论中指出,西方学者提出信息哲学看法的时间只有14年,其标志性结果的发表仅有8年,而且至今未能形成系统化的理论,而邬焜教授的研究已经有三十年,而且在上个世纪80年代已成体系,二者相比,反差强烈。会后,有多国杂志向邬焜教授约稿,有多位外洋专家希望能与邬焜教授相助研究。目前,一些相关的国际相助研究已经有序展开,邬焜教授的多篇有关信息哲学的英文论文也即将在外洋相关刊物发表。
俄罗斯科学院信息科学问题研究所首席研究员,国际信息科学学会(ISIS)主席康斯坦丁·科林(Константин Колин)先生在即将在中国出书的他的学术专著《信息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中文版序言”中称邬焜教授为“信息哲学的首创人”(2011.5.4)。
法国国际跨学科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现实逻辑(LIR)理论的提出者、著名学者约瑟夫·布伦纳(Joseph Brenner)先生在今年6月20-26日召开的21世纪国际一般信息理论研讨会(GIT,2011,瓦尔纳)上提交了一篇题为《邬焜和信息元哲学》的长达10万余英文字符的论文,具体介绍并高度评价了邬焜教授独创的信息哲学。虽然,邬焜教授没有到会,但是,在报道聚会会议状况的网传信息中,邬焜的信息哲学却成了此次聚会会议重点关注的焦点之一。
布倫納先生的文章強調說:邬焜提出的信息哲學的“出衆之處在于它的獨特性和普遍性,在于它的新世界觀,即作爲一種關于曆史、社會、價值、知識、科學和技術的信息觀念”;“在邬先生的看法中信息哲學是處在一種新的信息範式或者信息的本體論轉向的中心位置……這個理論中包罗了哲學、邏輯學以及體現了一種跨學科視野的本體論”;“邬教授將信息科學領域視爲一種由信息哲學、一般信息理論和各種實踐應用的次級領域所構成的複合體。在所有的這些方面,他都做出了貢獻。充实評價邬教授關于哲學和信息科學與哲學的著作及其蘊意必須要等到它們全部被譯成英文之後。顯而易見的是,他的研究提供了一個關于信息的複雜本體論性質的重要的新視角”;“元哲學對于信息和隱含的對于其它學科的更廣泛的作用已經由邬教授所提出”;“他的信息哲學在所有學科中建设了信息的焦点作用,邬焜已經預料到了這種發展。因此,信息就是具有跨學科意味的信息自身,它位于學科之內、之間或之外,並且對它們來說是配合的。他曆經多年來描述他的研究,廣泛地相關于:信息的哲學本質、信息本體論、信息認識論、信息進化論、社會信息論、信息價值論、信息思維論、信息和自組織以及複雜性理論、信息和虛擬實在、信息科學體系,從而在整體上構成一種新的科學範式以及一個未來哲學和科學發展趨向的基礎”;“在這些相互作用的跨學科解釋中,我看到一種新的信息範式的操作的開端,並且它既導向又由所述的一種信息元哲學和信息姿態所構成,這種信息元哲學和信息姿態源自于邬教授的研究”;“邬教授的獨特的元哲學看法對于理解信息的社會和倫理維度的動態學是必不行少的”;“邬教授的一個提議就是,將信息科學作爲一門統一信息理論的基礎,而這將會導向知識的統一體”;“基于邬焜教授的貢獻,一種信息領域的研究接近成熟,人們可以開始談論一種能夠归纳综合多樣路徑的信息的元哲學(理論)”;“元哲學對于信息和隱含的對于其它學科的更廣泛的角色已經由邬教授所提出”;“邬教授關于信息的元哲學觀點並不是將其作爲另一個靜態學科或知識體而直接指向一種信息的元哲學的編纂。它其實是一個指向一種適當的信息哲學的立場的態度,在其中,信息哲學作爲包罗所有學科的關鍵部门,逾越了它們特有的科學內容”;“在信息思維要求思考所有哲學和科學的信息面相的範圍上,我們相信我們正接近于一種新的科學的(和邏輯的)範式,在其中,作爲區別于實體思維的信息思維,産生了對傳統學科及其理論的嶄新的闡釋。信息的(元)哲學和(元)邏輯是對作爲一個整體的信息過程觀的自然化的一種貢獻”;“信息思維(IT),如邬教授所構想的,指謂一種通過關涉包罗于信息進化之中的信息結構和動態學,從其曆史的起源到未來的可能性和概率性來掌握和描述事物的本質和屬性的方式。這個战略包罗著某些類似于胡塞爾哲學式的懸置的東西,即懸置任何複雜過程的細節以考慮信息在其動態學中發揮功效的方式,也包罗著某些類似于由LIR所提議的信息的邏輯因素間的辯證關系的東西。但是,邬焜的理論和胡塞爾的理論之間的差別是明顯的:邬教授原創的信息哲學是去澄清客觀世界中的物質和信息的雙重存在和雙重演化,它們始于存在的邏輯和自然的人類自身的動態學。邬教授的學說,差异于胡塞爾的,並不需要“自然化”,即帶入到自然科學的領域中。它已經在那裏了。邬教授直接在客體和主體相綜合的層次上揭示了個體認識的過程的機制,其中,內在的和外在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须要的多重客體的和主體的中介”;“邬教授的研究路徑清除了爲胡塞爾的先驗直覺尋找自然等價物的艱巨任務”;“在邬教授的觀念中,信息的性質是這樣的,它只有被包罗入世界存在的基礎領域的建構之中,才气顯示出它們的本質和最一般、最普遍的特征。這種普遍性僅能夠在一般哲學的最高層次上被研究。正因爲如此,一種統一信息理論能夠被期待具有一般哲學理論的結構和性質。僅僅從信息哲學的優勢觀點出發,人們才气夠意識到信息的本質,並要求建设一種統一信息理論”;“在我看來,基于他的信息哲學和元哲學,邬教授是在提議一種對于哲學基礎的新的重大的批評!”;“邬焜將信息看法作爲哲學的最基礎的一個看法,導致對我們所見的存在領域支解的一種新奇的模式,改變了關于基本哲學問題所能做出的具體表達的方式。這樣的結果就是信息的新哲學使得一種關于哲學基礎性基質的‘對話’成爲可能,從而能夠導向在關于人的哲學中的進一步的基礎性的和富有魅力的普遍性改變”;“事實上,邬教授的研究路徑構成了一個新的、原創的以及在我看來,是對作爲一個整體的現代哲學基礎的须要的批評。我的LIR中關于邏輯的解釋和與邬教授的信息元哲學的解釋的配合應用能夠成爲一個對于解決信息領域的關鍵突出問題的有用的新貢獻,並爲信息社會的倫理發展提供了進一步的支持”;“通過對作爲存在的最基本特征之一的信息和信息活動的形式化的研究,信息的元哲學改變了討論哲學——形而上學的、認識論的和本體論的基本問題的方式……信息哲學實現了哲學的綜合變革”;“邬焜的信息哲學及其作爲一種元哲學的形式化構成了一個對于信息的一般理論(這次大會的主題)的巨大貢獻(迄今還未被中國以外的人們所認識)”;“邬焜教授提出的信息哲學基本理論不僅僅聚焦于信息的現象學結構和功效屬性,也聚焦于對它的一種准確理解的重要性,即確切地將它作爲一種導向越发民主的社會的運動之基礎。我可以認爲,邬先生的信息著作的主體構成了哲學的進步”。
針對西方以前把弗洛裏迪看作是信息哲學創始人的說法,布倫納在其文章中特別強調說:“我發現並沒有其它正式的文獻涉及到信息的元哲學。邬焜,根據本文所簡要归纳综合的實質闡明,應該被看作這個領域的主要先驅”;“弗洛裏迪必須承認邬焜先生作爲獨立的信息哲學奠基人的职位”。
布伦纳先生的这篇论文已经发表于保加利亚出书的国际杂志《信息原理和应用》2011 (2):103~128。该文的中译稿也即将完成,并计划在中国发表。
基于邬焜教授在信息哲學領域所取得的成就,及其在國內外學界所産生的影響,西安交通大學于2010年12月正式批准建设了由邬焜教授擔任首任主任的西安交通大學國際信息哲學研究中心。該中心是中國首個信息哲學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國際性信息哲學研究機構。該中心的基本任務是:有效整合世界範圍內的信息哲學研究隊伍;深化開創性的信息哲學研究;加強信息哲學结果的國際交流和對話,推動中國和世界範圍的信息哲學研究的發展。目前,該中心在邬焜教授的具體策劃和組織下,已經建设了由衆多國家相關著名學者加盟的領導機構,其國際學術交流活動也已經有條不紊地展開。
(西安交通大学国际信息哲学研究中心 李国武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