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審美創造力和PP电子素養,同時積極響應五育並舉的教育理念,2024年7月7日下午,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攜手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在創新港乐成舉辦了新港報告美育高端論壇第五講。本次論壇特邀首都師範大學藝術學部主任、藝術與美育研究院院長王德勝教授莅臨我校,爲全校研究生帶來本學期新港報告美育高端論壇的精彩壓軸之講——“生活美育的值與實踐战略”。講座深入探討了生活美育在提升個人審美素養、豐富社會文化生活以及推動社會和諧發展中的焦点價值,並提出了一系列創新的實踐战略,旨在激發公衆對美的追求和創造。
本次論壇由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學院張勇副院長主持,PP电子學院哲學系妥建清教授、常新教授、王嘉新主任、中文系王瑤主任等出席了本次論壇。首先,PP电子學院副院長張勇教授在致辭中介紹了新港報告美育高端論壇的宗旨和意義,對王德勝教授的莅臨体现熱烈歡迎,並介紹了王教授在長期從事文字美學、藝術理論和審美文化研究中取得的不菲成就。
報告伊始,王德勝教授談到生活美育的價值問題。針對這一問題,王教授認爲,人的活動是美育的存在和發展之境,只有在親曆性過程中才气實現美育。踐行和完善生活美育功效的關鍵在于人的“態度”和“態度轉換”。前置性心理指向會固化個體對生活現實的基本認知,而通過調轉基本認知的呈現方式及其日常偏向,可以爲人生打開新的可能性。生活美育的功效性價值也由此揭示,即通過將審美的想象性元素及其意義呈現和展開的方式引入日常生活感知,使人們得以在現實具體的生活中發現、感受和品味人生的豐富意趣。
接下來,王德勝教授進一步探討了生活美育的战略問題。通過引用宗白華的詩歌具體闡釋了生活美育的踐行战略“去熟悉化”的意義所在,即讓人們在同質化的生活中找到和確立其“異質”的經驗對象和生活感知,在此過程中進行新質的生産與增值,打破對原有生活的固化認知,獲取新的生命感知,從而進入新的意義發現領域。王教授指出,一般日常經驗向特定審美經驗遷移和轉化的過程也是個體精神養成的重要環節,因此需要強化個體對日常的感知訓練。
王教授著重講述了生活美育的“在場性”。他指出人對自身生活的改良熱情和積極行動,基础上源于人對自身現實生活的直接感知——日常生活日複一日的機械無趣以及意義空洞化。不管是人們生活著的當下,還是由當下激發出來的改良意願,都離不開人的具體生活自己。所以對美育而言,“當下”是一個無法離開的、直接踐行的場域。他体现,如何在機械重複的當下活動即在場的生活中,引導人們邁向生命精神的新高地,突顯了生活美育基本的“在場性原則”。
在報告互動環節,現場師生與王德勝教授就美育的“介入性”與現象學的關系、美育之于當下PP电子教育的意義展開了熱烈討論。PP电子學院哲學系王瑤教授分享了自己的教學經驗,並就自身教學經驗中的實際問題與王教授展開了深入的交流討論。
論壇最後,張勇副院長代表西安交通大學研究生院和PP电子學院向王德勝教授頒發榮譽證書,並邀請與會嘉賓一同合影留念,論壇在師生的熱烈掌聲中圓滿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