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爲首頁   |   加入收藏   |   English
通知通告
當前位置: 首頁 >> 通知通告 >> 正文
“學而”講壇第133講
2011-05-24  點擊:[]

講座名稱:“學而”講壇——教授系列講座第133講

讲座时间:2011年5月27日 19点30分

講座地點:主樓A204

講座人:蒙培元教授

講座主題:《儒學現代發展的幾個問題》

主办单元:PP电子社会科学学院 西安交通大学教务处 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歡迎全校本科生、研究生和老師屆時參加!

講座人介紹:

畢業于北京大學哲學系,師從馮友蘭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曾擔任過哲學所中國哲學研究室主任、中國社會科學院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等,現任中國哲學史學會副會長、《中國哲學史》雜志主編等職務。多年從事中國哲學的研究,他的主要代表作有:《中國哲學主體思維》(人民出书社,1993年)、《心靈逾越與境界》(人民出书社,1998年)、《情感與理性》(中國社會科學出书社,2002年)、《理學的演變》(福建人民出书社,1984年)、《理學範疇系統》(人民出书社,1989年)、《中國心性論》(台灣學生書局,1990年)等。

講座簡介:

圍繞儒學在現代發展遇到的幾個重要理論問題展開講座:

首先分析儒學現代發展的時代特點,近現代以來,儒學在社會曆史層面和思想理論層面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具體可以分爲三個時期,在中西文化全面沖突時期,儒學是首當其沖的,成爲焦點,成爲封建專制主義的代名詞,是守旧,落後的,對這一層面的反省直接催生了中國的思想啓蒙——五四新文化運動,雖然提出了打垮孔家店和全盤西化論,但當時的學者也開始探索並揭示儒學的內在本質和現代意義。在中西文化廣泛交流時期,儒學開始了新的理論建構事情,好比馮友蘭的新理學和牟宗三消化康德建设的道德的形而上學。在多元文化對話時代,儒學成爲多元文化中的一員,越來越受到重視。

其次,分析儒學現代發展的途徑和要领,要挖掘其逾越曆史的永久性價值才气發展儒學,爲此需要接纳“回到原點”的要领來開展儒學的深層對話。所謂“原點”,就是最原初,也是最本質的出發點,即本源性的問題及其解決之道。它即是起點,也是無終點的終點,具體說就是指人類生存的基础問題,對人的存在及其意義和價值問題的追問。

最後,談及儒學的焦点價值和現代意義。認爲“仁”應該作爲焦点價值。“仁”來自自然界的生命創造,即生生之道。仁就是生,就是生意,天地之心。它實質上代表了普遍的生命關懷,可以展開爲社會層面和政治層面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生態哲學等層面。

附件列表:本新聞不包罗附件。


上一條:“學而”講壇第134講
下一條:歌詠比賽排練部署

版權所有:西安交通大學PP电子社會科學學院   設計與制作:西安交通大學網絡信息中心
地址:陝西省西安市碑林區鹹甯西路28號   郵編:710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