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PP电子學院社會61班全體同學以及羅亞萍老師一行來到麋鹿村兒童村看望慰問那裏的兒童,給他們送去關愛和祝福。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颠簸,同学们到达儿童村。儿童村的主管老师常老师和范老师热情地接待了同学们,班长代表全体同学向儿童村捐赠了钱和一些衣物,祝愿孩子们有一个康健的体魄和欢喜的时光。 由于同学们是第一次到儿童村,对儿童村的配景和孩子的特点了解不够,所以范老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儿童村的情况。

西安麋鹿村兒童村創辦于1996年,全稱陝西省回歸研究會兒童村,是一個面對犯罪家庭兒童開放的非盈利、非政府性的組織,完全依靠社會的關愛和捐贈堅持到現在。由于沒有政府財力支持,經費緊張,兒童村雙休日對外開放。常院長說:“兒童村也成了學生了解社會,尤其是底層社會的窗口。來兒童村服務有利于增強在校學生的社會責任感,讓你們學會珍惜現在所擁有的一切。”同學們都認真聽著,有的還做了筆記,進行錄音。
儿童村现有事情人员12人,她们没有人为,每月只有300元的补助,有四天的休假, 只能一次修完,没有下班时间,不能回家,在这里的事情人员一定要有耐心和爱心。这里的孩子一定要有这些爱心妈妈的照顾才气正常的生活下去。听到这里,同学们纷纷对这些无私奉献的爱心妈妈的行为感伤万千。
常院长说:“目前,儿童村共有80多个孩子,其中女孩子26个,以小学和月朔初二学生为主,高中生住校,没有钱供他们往返,所以高中的孩子只有在放寒暑假的时候才气回来。这些孩子都是服刑人员的子女,有的已失去怙恃。从小受歧视、虐待、打骂,他们饱受饥寒,有的常年流浪,身高比同龄孩子矮不少。这儿的孩子有些是从城里的流氓团伙解救出来的,有些是流浪多年的,有些是派出所送来的。他们的身体是健全的,但他们的心灵却饱受创伤,他们与普通家庭孩子最大的区别是:自卑、敏感、冷漠、不太相信人,没有学习的习惯,没有目的,更没有要领和动力,什么都没有。”各人一阵叹息。常院长强调这群孩子也有他们的特点,那就是他们勤劳,能刻苦,常院长希望能教孩子树立理想,明晓是非,别再走怙恃的路。“和他们交流时千万不要聊家里的情况,那是他们永远的痛。鉴于孩子特殊的性格,对他们可能的冷淡要有心理准备。” 各人将常院长的话铭记在心。

接著,常院長向同學們們介紹了“愛心小屋”。“愛心小屋”是指孩子們的宿舍,由台灣設計師免費設計,加拿大、西班牙、英國、瑞典等國的機構贊助建設。室內牆壁的卡通畫都由外國學生和孩子們一起設計完成。說到這裏,常院長激動起來,“他們自己打工賺錢,積攢了兩三年才湊夠旅費來做公益。第一站在非洲,第二站就來了這裏。在牆上作畫用的畫筆、油漆塗料、畫板等全都是他們買的。這裏的一切都是社會幫助的:從孩子們放鞋子的架子到飯店淘汰下來的窗簾,從磚頭鋪墊的门路到康師傅贊助的圍牆,這些無不凝聚著義工們的愛心和汗水。”面對一間間由愛築成的小屋,同學們都深受感動,紛紛用手機拍下這些珍貴的畫面。
在我们旅行爱心小屋的历程中, 一个两岁的孩子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从常老师那得知,他叫萨达姆,只有两岁,是个维族孩子,怙恃因偷窃被捕,他来这里不到两个月,刚来的时候整天哭闹,不吃工具,哭喊着要妈妈,经过爱心妈妈的耐心抚慰,萨达姆已经徐徐习惯了这里的生活,脸上徐徐有了笑容。
由于我們是學社會學的,我們對這群特殊的人群感觸頗深,服刑人員的子女沒有任何的执法來保護他們的權利,沒有任何的職能機構來爲他們服務,這群孩子成了社會上被忽視的群體,期待更多的人去關注他們。

兒童村之行,讓同學們都感觸很深,決心要用愛心去關注社會,珍惜大學生活,努力學習。學成後,早日回報社會是我們配合的心聲!